如何打破沟通困境,让艰难交流变得轻松从容?你得学学哈佛谈话术
如何打破沟通困境,让艰难交流变得轻松从容?你得学学哈佛谈话术
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让人头疼的沟通场景:裁员面谈、离婚沟通、邻里纠纷……这些高难度谈话往往让人焦虑不安,担心出现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那么,如何才能化解困境、有效控场,成为一个优秀的沟通者呢?《高难度谈话》这本书给出了答案。
聊天不难,聊得愉快却是本事,尤其是当聊到不轻松的话题,对话常常让人感到焦虑。比如,公司因为业务调整,要裁掉几名资深员工,让人事经理负责约谈;夫妻准备离婚,要给不知情的孩子一个解释;隔壁邻居总在晚上装修,严重影响到我的睡眠,必须得去谈谈。
这类让人硬着头皮去聊的天,主要难在心理负担,我们担心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无法预测的结果,或是破坏掉原有的友好关系。如果老员工接受不了被辞退,做出意外举动该怎么办?孩子不想让父母分开,受到很大伤害该怎么办?跟邻居谈崩了怎么办?这些进退两难,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高难度谈话。
这时候,如何化解困境、有效控场,足以彰显一个人的情商高低。想想看,你有没有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的艰难话题?有没有经历过关键时刻大脑卡壳的窘境?有没有羡慕过别人在同样状况下能敏锐应对?其实,谈话的能力是可以改进的,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诀窍,任何人都可以提升自己的“话商”,解决眼前的问题,进而改善生活。
谈话的诀窍早已被提炼出来,就在一本书里。这本书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畅销全球,被许多国际名企和机构用作培训教材,还是白宫1600多名高层官员必读书目之一。书的名字叫做《高难度谈话》,由美国著名的沟通专家道格拉斯·斯通和哈佛谈判小组成员共同创作而成。
道格拉斯·斯通曾在IBM,波音,埃森哲,JP摩根等世界名企任职,还深入参与过1980年美国伊拉克人质冲突谈判,和结束南非种族隔离谈判。其他作者,如希拉·汉,也身兼数职,既是三一咨询集团的合伙人,又是哈佛法学院和哈佛经理人课程的老师。这一组共同作者历经15年的深入研究,融合了众多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整理了几千次的专业咨询,最终提炼出了这本哈佛谈话术。它破解了困难对话的三层隐形结构,指导人们改变思维方式,建立前所未有的学习型谈话。同时,它通过怎么听,怎么说和怎么解决问题三大步骤,分析了谈话过程中的实用方法和沟通雷区,让无数人从中受益。
一,每场高难度谈话都有三层隐性结构
艰难的聊天发生在各种场景之中,只要是陷入困境的沟通,都可以算是高难度谈话。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每一种高难度谈话,基本都由三层结构组成。第一层是事件,第二层是情绪,第三层是自我影响。什么意思呢?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
小刘平时在公司是个很敬业的员工。有次周末,他难得休息,没想到就在那两天,手上的业务临时出了点状况,国外客户没能及时联系上他,投诉到小刘的老板那了。老板非常看重这个客户,就把小刘找过去谈话,指责他工作不尽心,差点给公司造成损失。小刘有些委屈,因为周末本来就是休息日,而且这个国外客户找他,是发的邮件,没有立刻打电话,所以他没能第一时间就了解情况。同时,他也有点自责,确实是自己没做好,他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点不称职呢?
在这个例子中,第一层结构,事件:公司业务在周末发生意外情况,客户没有及时联系上小刘,找了老板。虽然问题最后解决了,但是老板不满意,觉得小刘失职。
第二层结构,双方情绪:老板觉得小刘工作不上心,险些给公司造成损失,有些恼怒。小刘呢,他的情绪比较复杂,他既感到委屈,又有些自责。
第三层结构,自我影响,就是说这件事所带来的,当事人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比较典型的有,我是个优秀的员工吗?我是个好人吗?我值得被别人尊重吗?
知道这三层结构,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你明白所有的高难度谈话不管多么复杂,都逃不出这三部分内容,就可以围绕这三个方面梳理情况,做足准备工作,然后从容应对。
小刘挨批后,好一阵子都不开心,这件事也让他和老板之间的关系没以前那么融洽了。到年底了,很快要绩效考评,小刘担心会受到不公平对待,他想找机会再和老板谈一谈。按照谈话的三层结构,他在心里这么过了一遍:
首先,这件事究竟是怎样的?从小刘自己的角度出发,他仅仅是因为周末休息耽误了突发工作。那么,老板也是这么看的吗?会不会还有什么隐情?还有,要说到谁该负责,这件事难道就只怪小刘自己吗?客户就没有责任吗?有什么好的改进措施,能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呢?了解这一层,让我们知道自己对事情的了解总有片面性,在对话中要客观地询问完整真相,更重要的是,探求对类似的事情该如何解决和完善。
另外,关于情绪,之前在被老板训斥时,小刘极力保持了表面的平静,但心里是有点不甘的。既然情绪也是谈话的一部分,就不该刻意隐藏,因为也藏不住,当两个人面对面交谈时,非常小的细节,比如眼神的躲闪,抗拒谈话的肢体动作,不耐烦的表情,都会出卖真实的情绪。这个层次提醒我们,在对话时适时地表露或释放真实情绪,未尝不是好的做法。
最后,对自己要有客观的认知。这个工作中的意外让小刘觉得自己好像真的不称职,自尊受到了打击。但事实上,他一直是个勤勉负责的员工,一个人总体的成绩和表现,不应该被个别过错所湮没。当意识到这点,小刘现在要做的,就是重拾自信,抛开内心深处对自己不公正的评价。理清这个层次,是为了纠正我们被艰难事件引发的不正确想法,消除内心过度的压力。
对谈话三个层次的分析,能让我们的谈话不再是随心所欲的表达,而是经过缜密思考,为后续的有效沟通打开思路。
二,明确高难度谈话的目的
在打算和对方开始一场困难对话之前,我们需要先自己确定谈话的目的。是希望朋友之间修复好濒临破裂的关系?是为了和上司讨论工作上的加薪升职?还是想解决和客户在合作过程中积累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最好、最差的情况会怎样?有没有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折中方案?
为什么要提前设定谈话目的呢?因为真正开始困难对话的时候,双方大多是在即时反应下进行思维博弈,没有充分的时间来仔细斟酌。所谓高难度,就是难在我们无法预测对话的最终走向,如果对方说着说着突然放个大招,马上要冷场,这个时候你就要提醒自己,想想最初的目标,保持冷静,调整一下,把交谈带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在设定谈话目的的时候,要注意一点:你无法改变其他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有他成长的背景和经验,当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企图去改变别人时,我们很容易表现出强势,觉得自己的一套才是对的,听不进对方讲话,可能还会通过否定和攻击对方来占上风,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即便我们真的是对的,是为别人好,也会引发对方的防御心态,不肯和我们好好沟通。
想有效地影响别人,需要改变不恰当的沟通目标。如果在原来的目标里,我和你谈话,是为了纠正你的错误,要求你怎么怎么样,那你不爱听很正常,换我也一样。可是假如改变一下沟通目标,从“我要纠正你的错误”,变成“我不强调你的错误”;从“我要求你做什么”,变成“我想更多的了解你,听完了你说的,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这才能反应出诚意和尊重,也只有这样,对方才更有可能卸下心防,听进去你说话,更有可能自发地去改变。
三,如何在高难度谈话中占据主动
高难度谈话包括了听、说和解决问题三个部分。很多人其实不太会“听”。交流过程中很少能够耐心的等对方说完,没等仔细品品人家的话外音,就迫不及待开始发表意见。
要让聆听真正发挥作用,首先不要抢话头,按捺住自己想表达的冲动,先让对方把话说完。只有你先听对方讲,让对方觉得你听进去了,他才会反过来再听你讲,这是一个正循环。
另外,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从“你说的这些我都懂”转换成“你可以再多谈谈吗,我想了解的更多些”。因为当你摆出一副“我什么都明白”的姿态时,其实是有点不耐烦的,会压制对方的倾诉欲,只有转变态度,平和诚恳地向对方提问时,他们才能感受到你是真的用心在听。
还有一个建议非常重要,那就是,在听的过程中,要向对方表达出你认同他们的感受。因为认同本身就暗含了对别人的理解和关心,这是让你们之后的谈话更顺畅的基础。认同就是先和对方达成情感共鸣,不要着急解决问题。
关于“说”,在《高难度谈话》里,指的是清晰客观的自我表达。书中归纳了一些表达技巧和雷区,我们在实践中要多加注意。
第一,当出现高难度谈话,必然是存在什么问题,让双方感到焦虑。所以当我们开始讲述自己的情况和感受时,不要顾左右而言他,让对方迷惑,就坦率一点,从最重要的事情开始,把里里外外说明白,这有助于得到对方更多的理解。
第二,谈话一方自己的看法不是全部的事实,所以不要觉得我们的主观判断就是对的。要询问对方有哪些不同的想法,用兼容并包的心态,来看待整个事情。
第三,在交谈中不要用夸大的负面语言形容对方的行为。比如:“你从来就没信任过我!”“你对我就没有丝毫的尊重!”这一类的话别说。情绪炸弹会伤人,当对方受到不公正的评判,心理暗示很有可能会让他真就不再信任你,也不再尊重你了。说话的时候,我们应该小心措辞。
当认真聆听和清晰表达这两部分都做到位的时候,谈话双方已经收集并且分享了信息,基本了解了彼此的情绪。就像从乱麻中理出了头绪,终于到了解决问题这临门一脚了。在这部分,《高难度谈话》这本书又给了我们几个建议。
首先,回想下谈话前我们的目标设定,看有没有方法能实现双赢,如果各让一步还是行不通,可以积极地头脑风暴,寻找创造性的第三种解决方法。
其次,如果还是没法满足双方共同需求,可以向外寻求公正的支持,比如用法律的相关规定,来解决分歧。比如,如果公司坚持不按时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员工多次提出合法的请求,都被公司以各种借口拒绝,那么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申请仲裁,处理争议,保护自己的利益。
最后,当你认真了解完全部情况之后,如果仍然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这种情况下,该强硬的时候也别怕事儿,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比唯唯诺诺更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或者,你也可以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尝试说服对方。比如这么说:如果换做你是我,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处理呢?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
当然,你也可以在多次谈话无果后选择放弃,这没什么不能接受的。有时候就是这样,无论你多么真诚、努力,敞开心扉想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但对方终究还是不信任,不理解,不合作。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我们不必强求做什么事与什么人一定有个完美结局,尽力之后,放下,就是最好的结果。
优秀的沟通者代表了更高的情商和更好的交际能力。而做到这些,需要长期的训练和提升。要改变过去旧的思维习惯和沟通方式,用新的学习的态度来思考和对话,更多地理解他人,更好地表达自己,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创造更和谐有益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