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登鹳雀楼:千古绝唱背后的传奇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00:4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登鹳雀楼:千古绝唱背后的传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临鹳雀楼时所作的千古绝唱。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让我们一起走进鹳雀楼,探寻这首千古绝唱背后的故事。

01

鹳雀楼:一座承载千年文化记忆的名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它位于晋秦豫三省交界的山西永济蒲州古城西郊外的黄河岸畔,是黄河流域的标志性建筑。这座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公元557-581年),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建造,最初是一座军事戍楼。历经唐宋七百余年沧桑,至元朝初年毁于战火。直到1997年,鹳雀楼得以重修,2002年9月正式对游人开放。

新修的鹳雀楼通身采用唐代油漆彩画装饰,为四檐三层的仿唐式建筑,楼体高73.9米,座南朝北,西依黄河水,南枕中条山,远可眺舜都遗址,近可瞰黄河之水天上而来。整个景区占地面积2.064平方公里,以鹳雀楼为中心,四周以古典园林分布,呈“四区十二点”布局结构。景区以鹳雀楼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厚重的黄河文化为根基,以盛唐时代开放的社会精神和盛唐文化为包装,以地域历史文化为特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题,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磅礴气势为主旋律,开成“上下五千年,放眼看世界”的高远意境,成为国内外游人观光、浏览、休闲、度假的国家级旅游景区。

02

《登鹳雀楼》:一首激励人心的千古绝唱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仅在于其描绘的壮丽景色,更在于其蕴含的深刻哲理。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夕阳西下,余晖洒满群山;黄河奔腾,最终汇入大海。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景,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寓意深远,鼓励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据传是王之涣登临鹳雀楼时,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震撼,有感而发。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白日依山而尽,黄河奔流不息,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他意识到,要想看得更远,就必须站得更高。这种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精神,正是这首诗能够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原因。

03

王之涣:一位才华横溢的盛唐诗人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他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与王昌龄、高适等诗人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王之涣的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王之涣的生平颇具传奇色彩。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好学,钻研学问,精益求精;写作诗文,落笔惊人。他年少时,喜欢游历,结交当时一些著名诗人。尤其与王昌龄、高适来往密切,视之为知己。据传,他曾与高适、王昌龄在旗亭饮酒论诗,以歌女演唱的诗作数量来评判诗人的成就,展现了他自信洒脱的个性。王之涣不仅蜚声诗坛,而且也是一位清官。他在河北文安县当官期间,秉公办案,为民除害;光明磊落,毫无媚骨;还动员县城财主,集资办学,兴教育人,兴建了一个四梁八柱,十间大瓦房的“义学堂”,至今传为佳话。

04

鹳雀楼的现状与文化影响

如今的鹳雀楼,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诗意与情怀。景区内重点景观地段详细规划,根据基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与造园规则做到完美结合,通过具有象征性,古朴典雅,自然协调的建筑物等,体现、烘托鹳雀楼的宏伟壮观,渲染博大精神的华夏文化,从而给人一种辽阔、雄壮而高远的感染力。使游人在发思古之豪情时,能溶入到景观的感受之中。各重点景观布局,充分利用沿临黄河的大自然生态环境,做到疏密有秩,组景借景有序,使整个景区形成一曲有序幕——乐章——高潮——余韵无穷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园林建筑等相互和谐的交响乐章,更加体现“中华名楼,黄河明珠”的崇高深远意境。

景区内的鹳雀楼,通身采用唐代油漆彩画装饰,为四檐三层的仿唐式建筑,楼体高73.9米,座南朝北,西依黄河水,南枕中条山,远可眺舜都遗址,近可瞰黄河之水天上而来。整个景区占地面积2.064平方公里,以鹳雀楼为中心,四周以古典园林分布,呈“四区十二点”布局结构。景区以鹳雀楼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厚重的黄河文化为根基,以盛唐时代开放的社会精神和盛唐文化为包装,以地域历史文化为特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题,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磅礴气势为主旋律,开成“上下五千年,放眼看世界”的高远意境,成为国内外游人观光、浏览、休闲、度假的国家级旅游景区。

登上鹳雀楼,不仅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楼内陈列着历代文人墨客的诗作,其中不乏名家手笔。江泽民总书记曾为鹳雀楼题写楼名匾牌,启功先生的“鹳雀楼”匾额也悬挂于门殿之上,为景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登鹳雀楼》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还蕴含深刻哲理,激励世人积极向上、勇于探索。它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广为传颂。而鹳雀楼,作为这首诗的诞生地,也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诗意与情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