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就想睡觉,是懒还是病?
吃饱就想睡觉,是懒还是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
这样的经历
明明前一晚睡得很好
早上起床也精神抖擞
然而中午吃完饭后
却困得睁不开眼
似乎需要午觉才能缓解困倦
许多网友也表示
“中午不睡,下午崩溃”
一吃饱就想睡觉
这到底是正常现象
还是身体异况?
今天科豆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件事
饭后犯困可能和食物有关
目前对于饭后犯困的原因还是处于未证实阶段,其中有相关研究认为高碳、高脂饮食容易让人感到疲倦。
首先,高碳水饮食相较于高蛋白饮食,能够使得血液中的色氨酸含量增加,色氨酸进入大脑后,能够被合成5-羟色胺,又称血清素,血清素接着又转化为大家熟悉的褪黑素,可以促进和改善睡眠。并且,人们习惯吃精米精面,而米、面都属于高GI(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能快速提升血糖,增加饱腹感。但是当血糖升高时,人体的食欲素(下丘脑泌素)含量会下降,含量下降时,人又会觉得昏昏欲睡且不愿运动。
来源:@hojio
因而也有人认为,中国之所以有午休的习惯而西方没有,可能是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中国的午餐中碳水占比是较多的。
其次,高脂肪的饮食,对应着高热量,有研究表明高热量食物会提高人体一种白细胞介素IL-1的水平升高,能够刺激大脑中促睡眠的神经元,而使用IL-1拮抗剂就会减缓饭后嗜睡的症状。
来源:@hojio
所以,高碳高脂的食物确实有让人“发饭晕”的可能。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推断,比如人的睡眠情况与昼夜规律有关系,人在下午一点到两点是比较容易感到疲倦的,加上进食影响就更容易犯困了;或者是饭后犯困是为了储能,人在睡眠的时候处于低耗能状态,就能保留较长时间的能量。
这些推断听着似乎都有道理,但是不管是何种说法,都只是猜测,饭后犯困涉及到人体多系统的参与,目前是没有研究能够明确地证实是何种原因导致饭后犯困的。
饭后昏昏欲睡,要警惕这些疾病
01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需警惕。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容易导致吃完饭后血糖“失控”,比常人更容易犯困、想睡觉。
02
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是老年人特有的一种疾病,除了饭后困,还可能伴有一些头晕、虚弱、嗜睡的表现。如发生此类症状的老年人可以在餐前先量一下血压,餐后半小时和1小时再各量一次血压,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均为餐后低血压:
• 收缩压(高压)下降20毫米汞柱;
• 收缩压由餐前≥100毫米汞柱下降至餐后<90毫米汞柱;
• 餐后血压轻微降低,但伴随头晕、乏力。
03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比较隐蔽,主要症状为表情迟钝、讲话节奏慢、对很多事情提不起兴趣、经常疲倦犯困,且饭后尤为明显。
04
心脑血管疾病
如果饭后经常犯困,而且还伴随头晕、胸闷、心慌等症状,而在适当休息后,情况有所好转,应考虑是否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这种症状往往在运动、收拾家务或吃饭后加重。
以上4类人群要特别注意餐后血糖、血压、精神状态的变化,以免出现突发身体状况。
普通人如何缓解饭后“犯困”?
控制食量
01
每顿吃“七分饱”;以粗粮、豆类、薯类代替精白细软食物,粗杂粮占全部主食的1/3左右;增加绿叶蔬菜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
中午小憩
02
吃完午饭后,可以小憩15分钟左右,不仅能有效缓解犯困状态,还能降低体内压力激素分泌,提高下午工作效率。
适当多喝水
03
研究发现,喝水能够让人类大脑提速14%,有助于保持思维敏捷,减少困倦感。
做头部按摩
04
用十指做梳头动作,持续3-5分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效松弛头部神经的紧张状态,减轻疲劳。
总的来说
饭后犯困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状况
对于普通人来说
建议调整一下饮食习惯
中午小憩一会
下午的工作或学习才会更有精神
文字来源于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健康北京微信公众号、人民网科普等,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