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他带着唢呐走向“华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他带着唢呐走向“华堂”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huain.com/news/suona/2025/0205/7341.html

近日,王展展唢呐博士学位音乐会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举办。这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既体现了经典的传承,也呈现出当代的创新,展现了唢呐演奏从题材到风格的多样性和文化深度,对传统曲目的深入挖掘以及创新演绎的重要性。

本场音乐会是王展展攻读中央音乐学院唢呐专业博士学位以来的第二场音乐会,由导师石海彬教授指导。音乐会选曲以不同地域、风格迥异的传统经典作品为主,辅以现当代协奏作品,体现出全方位、多元化的选曲理念。上半场音乐会中,囊括了《普天乐》《一枝花》《豫西二八板》《家乡情》《画眉跳架》等传统唢呐经典曲目。王展展介绍,“地域性、风格性作品是唢呐演奏的养分,一位全面的唢呐演奏者应具备涉猎多种风格和曲目的能力。因此本场音乐会的选曲,如山东鼓吹乐、广东潮州锣鼓、东北大唢呐和河南豫西二八板等,凸显了传统曲目在唢呐演奏中的地位和演奏技巧的难度。”

其中,取材自山东民间曲牌的《一枝花》更是对演奏者音色和情感表达的把握提出要求。王展展曾在2009年中国音乐金钟奖的舞台上演奏此曲,并在中央音乐学院本科毕业音乐会时再度演奏。而今在博士音乐会上三度奏响,经过时间的沉淀,他对这首作品的感受更为深刻。“《一枝花》的难点在于张弛有度的音色诠释和分寸感,不仅要求演奏者有高超的技巧驾驭能力,更要有对音乐内在逻辑的深刻理解,多年过去愈觉其中韵味无穷。”或许正因如此,经典才能常演常新。

作品《豫西二八板》中展现了唢呐与戏曲的深厚联系,在王展展看来,此曲是对唢呐声腔化艺术特点的绝佳表达。所谓声腔化,一是体现在唢呐的发声特点具有模仿人声的能力,二是体现在舞台演绎的即兴诠释中。作为豫剧传统板式,“二八板”一板一眼,起于眼,落于板。“二八板在戏曲表演中本身承担着较强的叙事性,且演绎唱腔本身也具有即兴性。在演奏此曲时不仅应关注唢呐在叙事和情感表达中的应用,还应挖掘其与戏曲艺术本身的内在联系。”融入东北民间音调的《家乡情》和取材广东潮州锣鼓的《画眉跳架》,亦是向经典传承的致敬。对于如何演奏好经典作品中的韵味,王展展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民间艺术是滋养唢呐发展的土壤,想要演奏好唢呐经典也应回归到其文化土壤之中。”

这一理念不仅适用于演奏传统乐曲,对于演绎当代具有创新性的唢呐曲目亦如是。下半场演奏的《霸王别姬》(朱毅曲)和《唤凤》(秦文琛曲),体现出唢呐在协奏曲体裁的艺术表现力,并在当晚以唢呐与钢琴的形式呈现。下半场中,王展展展示了其对乐器的绝佳掌控力。其中《霸王别姬》以京剧曲调为素材,利用当代的创作技法,展现出唢呐豪放与委婉兼备的特点。在作曲家朱毅眼中,此曲打破了唢呐只演奏民间乐曲的刻板印象,拓展了唢呐表现结构复杂、情感细腻乐曲的可能性。王展展的诠释可谓“精典”——既精湛又典雅,能够在完成高难度技术的同时,演奏出传统的文化之韵。《唤凤》是受油画《火中的凤凰》启迪而作,将唢呐的丰富音色转变为具有画面感的音乐语言。这首作品通过别具巧思的音色布局,描绘出一幅鸿蒙初开、凤凰涅槃的音乐画卷。王展展在演奏凤凰涅槃时的戏剧性张力让现场观众皆震撼其中。“《唤凤》这首作品,不仅是对生命形态的探讨,更是上升到了对于人生哲学的深刻见解。”王展展如是说。

根植经典而不落窠臼,创新演绎而不失传统。王展展在其近些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中成功首演了多首作品,其中《朝天歌》《大笛绞》《万里壮歌》等作品已成为多所音乐学院教学曲目。王展展在本场博士学位音乐会中共计使用了9支不同唢呐演奏,还将京、豫、鲁、粤等民间音乐囊括其中。王展展在深耕学业、扎根舞台的同时,也是一位有着十余年从教经验的教师。在教学方面,他创立并指导的唢呐重奏《唢古呐今》被评为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优秀项目”,入选“为人民绽放——国家艺术基金设立10周年优秀节目展演”。所指导的学生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第七、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原“文华奖”)中分别荣获独奏类、组合类多个奖项。

唢呐重奏《唢古呐今》演出现场

为了让年轻人演奏好唢呐经典的味道,他鼓励学生回到家乡采风、与当地民间艺人切磋,同时多听戏曲、曲艺等艺术,回归唢呐的民俗之根。2018年,他还曾携手导演易立明、作曲家郝维亚推出首部“中国吹打乐剧场——大笛绞”,让学生与非遗艺人同台表演,通过亲身实践,更为深刻地理解唢呐艺术的前世今生。

首部“中国吹打乐剧场——大笛绞”表演现场

王展展带着从“草堂”到“华堂”的“双重视角”,在演奏与教学中不断汲取经验,他的演奏使得器乐功能性与民间生活语境得到了平衡。如何在前辈的基础上践行唢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发出新时代的唢呐新声,是王展展博士学业期间的研究目标和方向,更是他的初心所在。

本文原文来自音乐周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