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柳江:完善顶层规划,推动家庭服务机器人产业应用落地
全国人大代表柳江:完善顶层规划,推动家庭服务机器人产业应用落地
全国人大代表柳江在2024年两会上提出建议,呼吁完善顶层规划,推动家庭服务机器人产业应用落地。当前,我国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达到959.2亿元,同比增长32.8%,预计到2027年将接近3000亿元。然而,产业仍面临技术成熟度不足、市场需求不确定性、产业链成本高等挑战。
2024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柳江提交了三份建议,其中一份聚焦家庭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他认为,家庭服务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厚植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产业方向。
柳江引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959.2亿元,同比增长32.8%,预计到2027年将接近3000亿元。在当前家政服务供给紧缺、老龄人口数量攀升、用工成本上升、机器人技术不断成熟的背景下,加快推动家庭服务机器人产业应用落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与美、欧、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家庭服务机器人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目前,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不到30%,主要集中在家庭清洁机器人、娱乐陪伴机器人等单一功能场景。柳江指出,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技术成熟度不足、市场需求不确定性、产业链成本居高不下等。
针对这些问题,柳江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强化顶层设计:建议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完善机器人行业顶层规划,尤其要发挥龙头企业市场牵引和产业集聚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以核心部件、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等关键环节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化发展。
鼓励协同创新:建议构建国家及省市层面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协同创新平台,整合核心创新要素,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发挥龙头国有企业引领作用,重点针对算力资源聚集、场景数据共享、机器人产业大模型研发等方向开展联合攻关。
完善产业生态:借鉴新能源汽车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政策经验,对面向家庭家务、养老护理领域的机器人产品给予政策性补贴,将符合条件的康养护理机器人产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鼓励家庭、医院、康养机构积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