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谈教育:父亲教会我理解和知道的区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谈教育:父亲教会我理解和知道的区别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85529343_121119112

理查德·费曼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不仅在量子电动力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还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和对科学本质的深刻理解而闻名。1981年,BBC采访了这位传奇物理学家,他分享了父亲对其成为科学家的影响。

理查德·费曼,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生前是加州理工学院理查德·托尔曼理论物理学教授。

理解的真正含义

我们家有一套《大英百科全书》。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我父亲就经常让我坐在他腿上,从这套书中读一些内容给我听。

比方说,我们读恐龙那部分。书上可能描述了雷龙或者其他恐龙,书上会这样写……。
书上会这样写:“这家伙有25英尺高,脑袋有6英尺宽。”就这样,此时父亲就会停下来,说:“我们来弄清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假如那恐龙站在我们家前院,它的高度足以把头伸进楼上的窗户,但不能完全伸进来,因为它头比窗户稍微大一点,如果硬伸进来会弄坏窗户。”

凡是我们读过的内容,我们都尽量翻译成现实情况。
于是我学会了这个方法。我读到的所有内容,我都试着这样翻译去理解它到底代表什么,它的真正含义。
你看我还是小孩时就习惯去阅读《大英百科全书》了,但是经过翻译的。那时去想院子里来一个这样的庞然大物,真的非常激动和有趣。
当然在父亲解释过之后,我并不害怕真的有一个恐龙把头伸进我家的窗户里。但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这种庞然大物全部都灭绝了,那时候没人知道灭绝的原因。

父亲教导我

要去观察事物

我们以前常去卡茨基尔山。我们住在纽约,卡茨基尔山是纽约人在夏天消暑度假的地方,去那里的人很多。
工作日里孩子们的父亲都去纽约上班,周末才回到山中。我父亲周末过来时会带我去树林里散步,并告诉我那些树林中正在发生的各种趣事。
等到周一,所有的父亲都回去工作了,我们小孩在田野里玩。
一个小伙伴问我:“你看!你知道那是什么鸟吗?”
我说:“我完全不知道那是什么鸟。”
他说:“这是棕喉鸫,你爸爸什么都没教你。”
但事实恰恰相反,我爸教过我,他指着那只鸟对我说:“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这是棕喉鸫,在葡萄牙语里,它叫Bom da Peida。用意大利语,它叫Chutto Lapittida。”
他接着说,中文读作Chung-long-tah。用日语叫做Katano Tekeda,不一而足。
他说:你可以用你想了解的所有语种去称呼这只鸟的名称,但当你叫出它的名称之后,你其实对这只鸟还是一无所知。
你只是知道了不同地方的人如何称呼这种鸟而已,现在让我们来好好看看这只鸟,观察它在做什么。
“瞧,那鸟儿总是在啄它的羽毛,看见了吗?它一边走一边在啄自己的羽毛。”
“是。”我说。他问,“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说,“大概是它飞翔的时候弄乱了羽毛,所以要啄着把羽毛再梳理整齐吧。”
他说,“如果是那样,那么在刚飞完时,它们应该很勤快地啄,而过了一会儿后,就该缓下来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
他说,“那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它们是不是在刚飞完时啄的次数多得多。”
不难发现,鸟儿们在刚飞完和过了一会儿之后啄的次数差不多。
我说,“得啦,我想不出来。你说道理在哪儿?”
“因为有虱子在做怪,”他说,“虱子在吃羽毛上的蛋白质。虱子的腿上又分泌蜡,蜡又有螨来吃,螨吃了不消化,就拉出来粘粘的像糖一样的东西,细菌于是又在这上头生长。”最后他说,“你看,只要哪儿有食物,哪儿就会有某种生物以之为生。”
现在,我知道鸟腿上未必有虱子,虱子腿上也未必有螨。他的故事在细节上未必对,但是在原则上是正确的。
通过这些,父亲教导我要去“观察”事物。

有一天,我在玩一种叫“货运快车”的玩具,小车四周有一圈栏杆,小孩子可以拉着玩。
我记得很清楚,里面有一个球,我拉着玩具车,注意到小球的滚动时的状况,于是我跑去给爸爸说:“爸爸,我注意到一些状况,当我拉着车往前走,球会滚向车子后面,它冲向小车后面,而当我拉着车前进时突然把车停住,球就会向前滚。”
我就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他回答说:“这个没人知道。”
接着说:“基本原理是,运动的物体会尽力保持运动状态,而静止的东西也尽量保持不动,除非你用力去推它们。”
他接着说:“这种趋势叫做惯性,没人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对现象的深入理解,他并没有扔给我一个物理概念。
他明白,知道事物的名称与真正理解这个事物之间的区别。
他接着说:“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球并没有向车后滚而是你拉着车向小球移动,那小球是静止不动的。或者会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向前移动,而不是向后移。”
于是我跑回小车,把球又放回去,再次拉动小车,然后从旁边观察。
我发现爸爸说的是对的!
我拉着车往前移动时,小球并没有往后跑,它是相对于小车往后移动。但是相对于我站在侧面,小球稍稍往前移动了一点。只是因为小车的移动超过了小球而已。
这就是我爸爸教育我的方式。带着这些例子进行讨论,并没有什么压力,都是一些轻松有趣的讨论。
他在一生中一直激励我,使我对所有的科学领域着迷,我只是碰巧在物理学中建树多一些罢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上瘾了——就像一个人在孩童时尝到什么甜头,就一直念念不忘。我就像个小孩,一直在找前面讲的那种奇妙的感受。尽管不是每次都能找到,却也时不时地能做到。

理解比学会方法重要

我表哥比我大三岁,那时他念中学。他学代数学得很吃力,所以就请了个家教。老师给他补习代数时,我可以待在旁边。
有个问题是“2x+……”之类的,我问表哥:“你在算什么?”因为我听到他说到了x。
他答道:“你懂什么?2x+7=15,需要算出x等于多少。”
我说:“是4啊。”
他回答:“对的,可你是用算术做出来的,你必须用代数方法。”
这就是我表哥永远学不好代数的原因。因为他都不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学,这真是没有办法。
幸运的是,我学代数时还没上学。只知道一个目标,那就是算出x,你怎么算的都没有区别。
并不存在这种情况说,这题必须用算术方法,那题必须用代数。
这是学校造出来的错误东西,就为让那些孩子必须学习代数以便能通过考试。那些人鼓捣出一套规则,你无需思考只要照做,就能算出答案。
等式两边都减7,假如还有系数,那就两边再除以这个系数,等等规则,按照这些步骤你就可以得到答案,即使你根本不理解自己在做什么。
有一系列的数学教材,先是《实用算术》,再是《实用代数》,然后是《实用三角学》,我学了三角学。
但是很快就忘了,因为我不是很理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