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能听到内心的声音
不是每个人都能听到内心的声音
绝大多数人都会与自己进行持续的对话,即听到内心的声音(inner voice),这种声音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你知道吗?大约有5%到10%的人的大脑里并没有这样的声音。这就像是,他们的思维世界里,没有那个不停唠叨的“小我”,告诉他们“你今天忘了喂猫”或者“你的袜子穿反了”。心理学家将这种没有内心声音的情况称为“内语缺失”(anendophasia)。
新发表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研究表明,这些没有“内心独白”的朋友们在进行某些言语记忆任务时,会遇到困难。比如,他们可能会发现记住一系列的单词或者找出押韵的单词更加具有挑战性(Nedergaard et al., 2024)。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大脑是一个不发声的图书馆,你需要通过视觉图像来翻译你的思维,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是在玩一个高难度的拼图游戏?
人们把没有内心声音的生活状态描述为费时费力,因为他们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文字:"有些人说,他们用图画来思考,然后在需要表达的时候将图画转化为文字。还有人把自己的大脑描述成一台功能良好的计算机,只是不会用语言处理思想,与扬声器和麦克风的连接也与其他人不同。而那些说自己脑子里有语言的人,通常会把它描述为无声的语言"。
更难记住单词和韵律
哥本哈根大学的语言学家Johanne Nedergaard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Gary Lupyan首次研究了内语缺失症是否会影响这些人解决问题的方式,例如他们如何完成语言记忆任务。
两位研究者对那些自称在日常生活中内心声音很强或很弱的人进行了一项实验,旨在确定他们在记忆语言输入和寻找押韵词的能力上是否存在差异。第一个实验让参与者按顺序记忆单词——语音或拼写相似的单词,如"bought"和"caught",或者"taut"和"wart"。
这是一项对每个人来说都很困难的任务,研究者的假设是,如果你没有内心的声音,这项任务可能会更加困难,因为你必须在脑海中对自己重复这些单词才能记住它们。
事实证明这一假设是正确的:没有内心声音的参与者在记忆单词方面明显更差。在一项任务中,参与者必须确定一对图片中是否包含押韵的单词,例如袜子和时钟的图片。在这里,能够重复单词以比较它们的发音从而确定它们是否押韵也是至关重要的。
还有另外两个实验测试了内在声音在快速切换不同任务和区分非常相似的图形方面的作用,他们没有发现两组人之间存在任何差异。尽管之前的研究表明,语言和内心的声音在这类实验中发挥了作用。
但是,别急着给听不到内心声音的人贴上“记忆差”的标签。这些人可能只是使用了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就像有的研究人员提到的,有些人可能会用敲手指的方式来帮助自己记忆不同类型的任务。这就像是他们自己的一套“无声的鼓点”,帮助他们保持节奏。
没有内心的声音真的重要吗?
研究者推测内心的声音在心理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广泛使用的认知行为疗法中,你需要识别并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而内心的声音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非常重要。然而,内心声音体验的差异是否与人们对不同类型疗法的反应有关,目前还不确定。
未来研究者希望继续进行研究,找出如果没有内心声音,其他语言领域是否会受到影响。未来需要想研究的是,这究竟是因为他们没有体验到语言的声音方面,还是他们根本不像其他人那样以语言的形式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Nedergaard, J. S. K., & Lupyan, G. (2024). Not Everybody Has an Inner Voic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Anendophasia. Psychological Science. 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241243004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 Faculty of Humanities. (2024, May 14). People without an inner voice have poorer verbal memory. ScienceDaily. Retrieved May 14, 2024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4/05/2405141413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