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原因都一样吗?浅谈负面情绪与述情困难在失眠中的角色
失眠的原因都一样吗?浅谈负面情绪与述情困难在失眠中的角色
失眠是当代很常见的困扰,治疗方法也非常多。但是,人有百百种,失眠的原因,难道只有一种吗?临床心理师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不同的“困擾產生的原因”,并且“对每一個獨特的人進行完整的評估,找到讓這個人的這項困擾發生的原因”,并且“设计最適合這個人的個別化治療方案”。佛光心理系臨床組教師近日發表的一個研究,就是試著探討造成失眠的不同可能原因。
关于失眠的研究很多,但是有两系列很有趣,又似乎有些冲突的研究发现是“容易感觉负面情绪的人”容易失眠,但是“容易感觉不到自己情绪的人”也容易失眠。这个有些矛盾的现象,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这里提到的“容易感觉不到自己情绪的人”,指的是那些难以辨识、描述和表达自己情绪的个人倾向(请参考本網站另一篇文章:淺談述情困,有更詳細的說明)。
为了了解这样的矛盾,研究者进行了一个研究,从“对身体感受的觉察与处理倾向”切入,发现那些倾向于“忽略自己身体感受跟情绪间的关系”(例如忽略身体讯号、经常担心身体不舒服是不是生病了却沒有往情绪的方向去思考)的人中,述情困难越严重,越容易失眠。相对地,倾向于“注意自己身体感受跟情绪间的关系”(例如注意自己的身体讯号、会运用身体讯号来了解情绪感受)的人中,日常感受到的负面情绪越高,越容易失眠。换句话说,我们如何处理身体感受似乎影响了情绪对睡眠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考虑根据个人对于身体讯号的处理方式,设计不同的失眠治疗方案。例如,对于那些会去注意自己身体感受跟情绪间的关系的失眠患者,处理负面情绪可能是有效解决失眠的方式(而这也是目前失眠心理治疗的主流);但是,对于那些忽略身体感受跟情绪间的关系的失眠患者,专注於识别和表达情绪的治疗方式反而可能更有帮助。
尽管还需要更多的科学证据,但是这样的心理病理研究,是更好的心理治疗方案的基础,让我们可以开始进行一些推论和尝试。好的心理治疗,都应该建立在严谨的科学证据之上,这也是心理系相当重要的使命。
本文原文来自mentalhealt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