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宇宙论应用“三位一体”的法则
全息宇宙论应用“三位一体”的法则
南安普顿大学的科学家在宇宙学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运用全息技术构建数学模型,揭示了宇宙结构的奥秘。研究团队通过"三位一体"法则,成功解释了平直时空和负曲率时空的关联性,为理解宇宙运行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南安普顿大学的科学家在宇宙学的一个项目研究中取得了进展,他们采取的步骤有重要的意义,在全息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数学模型,使用全息技术揭示了宇宙结构的奥秘。南安普顿大学的数学物理学家卡斯塔斯·斯肯达瑞斯教授解释说,最近在理论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项显著的进展,他们通过全息的原理和技术解释了宇宙的基本属性,宇宙可能存在统一信息的图景,人们可能使用数学模型对全息宇宙的物理学定律进行描述,从全息宇宙的视角审视宇宙的基本结构。
斯肯达瑞斯教授和南安普顿大学的马可·卡尔达瑞里博士、剑桥大学的琼·坎普斯博士、瑞典北欧研究所之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布莱斯·古特罗斯博士进行了合作研究,《物理评论D》杂志发表了科学小组的理论成果,三位学者拟定了负曲率弯曲和零曲率空间或负曲率空间和平直空间关联性的研究课题。人们目前将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定义为三维时空的组织,时间被定义为一维尺度的物理量,空间被定义为三维尺度的物理量,空间和时间集合为四维的连续体,四维时空集合体没有彼此的差异性。
在平直时空和负曲率时空的情形中,宇宙不是处于收缩的状态,而是一个在任何维度上都无限膨胀的超级结构体,平直空间完美地诠释了恒星等天体产生的引力,在宇宙中充满了负值的真空能,而数字全息技术最好地描述了负曲率的弯曲时空。科学小组构建了一组数学模型,从中可以发现平直的宇宙空间和负曲率的弯曲空间存在令人吃惊的相似性,平直的宇宙空间与人们的感性认识保持一致,负曲率的宇宙空间则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根据宇宙全息论的基本概念,负曲率的宇宙空间比人们在日常经验中的感受少了一个时间的维度,物理学的定律在三维时空的表达形式与电磁学的原理十分相似,但按照宇宙全息影像论的解释,一个在三维立体世界出现的图像在经过编码的定格之后变成了在二维平面世界出现的图像,比如:一张信用卡可以储存全息化的图片。全息技术的概念被应用到对空间结构的描述,很多科学家相信,整个宇宙的存在性可以被编码为一幅二维的全息图像。
科学小组概括了宇宙全息论的基本原理,宇宙信息表现为“分形结构”,也就是任何一个局部的信息包含了整体的信息。宇宙全息论的核心是部分与整体的契合性,宇宙信息是各部分信息组合的统一体,宇宙的各子系统与整体呈现了全息对应性,子系统和总系统的对应部分与非对应部分相比,对应性的子系统与总系统在物质和结构、能量和信息、特性和功能等宇宙要素方面呈现了更大的相似度。
在潜态的信息层面,子系包含了小系统的全部信息,大系统包含了宇宙的全部信息。在显态的信息层面,子系统是小系统的缩影,大系统是宇宙的缩影。一切事物都有四维时空的全息性,同一体系的部分与整体、同一层次的事物、不同系统与不同层次的事物、事物运动的开始与结果、事物发展的小过程与大过程、时间与空间等都有全息性的对应关系,也就是每一部分包含了其它部分的信息,每一部分又被其它部分的信息所包含。物质似乎有普遍的记忆性,事物按照记忆中的模式复制出新的事物。
科学小组对平直的宇宙时空、负曲率的宇宙时空和全息技术的已知和未知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传统的宇宙学理论阐述了宇宙的运行机制,成功地描述了大量的宇宙现象,但存在很多难以解释的问题,三位科学家设定了最大的科学目标,希望在宇宙结构之间找到更多的联系,更好地解释宇宙运行的多重机制。2012年10月,斯肯达瑞斯教授和20位杰出的科学家在天文学和宇宙学的前沿研究领域获得了一项国际竞赛大奖,奖金数额为17万美元,斯肯达瑞斯教授当时研究了一项时空物理学的课题或时间和空间的起源。
三位科学家在“异常宇宙结构”的研究中探讨了所谓的“格雷戈里——拉夫勒蒙不稳定性”,时空转换产生了不稳定性,有某种类型的黑洞在受到干扰时将会分解成小的黑洞,黑洞不是像一块巨大而单薄的水帘幕布,在受到外界的触动时会即刻碎裂为水花四溅的飞沫,黑洞的不稳定性出现在了以往计算机模拟的图景中。科学小组将数学模型、全息技术和宇宙的多维结构结合起来,使用了“三位一体”法则,对宇宙的结构和特性有了扩展性的认识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