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寻祖根找祖脉:王氏家族从山东到辽宁的迁徙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寻祖根找祖脉:王氏家族从山东到辽宁的迁徙史

引用
百度
1.
https://tieba.baidu.com/p/9501068579

在时间的长河中,每一个家族都有它独特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往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今天,让我们走进王氏家族,探索他们如何从山东的青州府寿光县大王庄,一路迁徙至辽宁鞍山,并在那里扎根,繁衍后代。这是一段跨越时空的旅程,一个关于坚韧、适应和传承的故事。

起源:山东青州府寿光县大王庄

起点是山东省青州府寿光县大王庄。这里,是王氏家族的故乡,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明末年间,天下大乱,努尔哈赤在辽东起兵,皇太极继承父业,挥师山海关。顺治初年,清兵大批涌入关内,关外变得人烟稀少,实力空虚。为了巩固政权、抵御外患,更为了开拓广袤的荒芜土地以增加赋税,促进满汉民族的文化交流与繁荣,清政府在顺治八年(1651年)颁布了《辽东移民开垦条例》,以优惠政策吸引移民。

移民:从山东到辽宁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成贤(承)公夫妇,带着六个儿子或五个儿子一个侄子(王忠高、王忠登、王忠智、王忠魁、王忠明、一个后出家)“随龙北上”,踏上了前往东北的征途。他们先落脚瓦房店,然后辗转至奉天府辽阳州环山峪(今辽宁省鞍山市鸡王屯)。在这里,两支族人选择了留下;另一支则去了辽阳县的黄泥洼;还有一支则前往海城县的周正堡。又有一支迁往海城县管饭寺村,后来也迁至周正堡。而有一位兄弟则离开了尘世,出家当了道士。各支安定后分别建立了家谱,共同尊王成贤(承)为先祖。

扎根:在辽宁鞍山的繁衍与融合

在辽宁鞍山的新家园,王氏家族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由于只有清代旗人才可占有土地,为了获得耕种权,他们被编入了“汉军八旗”中的镶白旗,称之谓“旗人”。这个身份不仅给予了他们土地,也让他们有了更多与满族和其他民族交流融合的机会。在周正堡等地,他们逐渐融入当地社会,与当地人共同劳作、生活、繁衍后代,如今在鞍山的四个支脉共生二十代以上,已有一万余人之多,除一部分流落海外和外省,大部分都守在鸡王屯、周正村或辽宁地区生活。去黄泥洼的一支已失去联系。

文化传承:家谱与信仰

尽管身处异乡,但王氏家族从未忘记自己的根。他们通过建立家谱来记录家族的历史和传承。家谱中详细记录了先祖王成贤(承)的生平事迹、子孙后代的繁衍情况以及各种重要事件。这份家谱不仅是家族历史的见证,更是对先祖的缅怀和敬仰。此外,家族仍保留着传统的信仰和习俗,如祭祖、扫墓等,以表达对祖先的尊重和怀念。

融合与发展:满汉文化的交融

在辽宁鞍山的新家园里,王氏家族不仅保持了山东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特色,还积极与满族人和其他民族交流学习。他们学会了满族的语言、文化和习俗,同时也将山东的文化带到了这里。这种文化的交融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也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氏家族逐渐成为了这一地区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后记:寻找祖上支脉

据传先祖王成贤(承)后来返回山东青州府寿光县归入祖脉。可至今无从考证这一传说,找不到与祖脉相连的佐证。但这却反映了王氏家族对祖先的敬仰怀念,对家族血脉的维护和热爱。先祖的故事和传说一直在族人中口述相传,这不仅是家族历史的见证更是对祖先智慧和勇气的赞美和传承。做为迁移在辽宁鞍山的王氏世代后人无时不在寻找自己的祖宗根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