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犀牛日:全球犀牛数量不到28000头,盗猎与气候变化双重威胁
世界犀牛日:全球犀牛数量不到28000头,盗猎与气候变化双重威胁
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国际犀牛基金会(IRF)发布的《2024年犀牛状况》报告显示,全球现存五种犀牛数量不到28,000头。尽管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盗猎活动和气候变化仍对犀牛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2007-2024年全球犀牛数量变化趋势。图源:IRF)
盗猎活动持续威胁犀牛生存
2022年至2023年,非洲犀牛盗猎上升了4%。2023年,至少有586头非洲犀牛被盗猎,平均每15小时就有1头犀牛死于盗猎。其中,纳米比亚和南非赫卢赫卢韦–印姆弗鲁兹公园(Hluhluwe iMfolozi)的盗猎情况尤为严重,导致黑犀总数在过去一年下降约1%。
尽管面临盗猎威胁,南非的白犀数量仍在增加,这得益于栖息地改善和野生动物廊道的建设。印度犀的数量也因同样的保护措施而持续稳定回升。
气候变化加剧犀牛生存困境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学者研究显示,气候变化正在加剧犀牛的生存困境。由于无法通过皮肤排汗,犀牛必须依靠树荫、泥坑和水坑来调节体温。然而,气候变化导致适宜犀牛生存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稀少,迫使它们花费更多时间躲避高温,并面临更大的寻找食物和水的压力。
研究预测,在中等排放情景(RCP4.5)下,到2055年,五座国家公园的平均气温将比工业化前基线上升2.2℃,到2085 年将上升2.5°C;在高排放情景(RCP8.5)下,到2055 年气温将上升2.8°C,到2085年将上升4.6°C。除了其中一所国家公园在高排放情境下降雨量有所增加外,其他栖息地都将变得更热、更干燥。到2085年,至少有两所国家公园的栖息地可能变得完全不适合犀牛生存。
(一头黑犀在树荫下乘凉。©WildAid)
保护建议
研究者建议在高温时段设置喷水点和打滚泥坑,种植更多遮荫树,并修建野生动物生态廊道连通国家公园和其他自然区域,确保犀牛能在避免与人类冲突的地方获得食物、水、树荫和栖息地。同时,他们也指出,这些适应策略必须与强有力的气候变化减缓行动相结合,才能真正为犀牛种群的延续带来希望。
(保护区中的人工饮水池在旱季时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水源。摄影:江一燕)
每个人都能为保护犀牛贡献力量
减少盗猎和野生动物非法贸易不仅是一个自然保护问题,也是减缓气候变化和确保未来气候更稳定、更具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犀牛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食草减少碳储量,影响碳循环,有时还能踩灭草原上的火种。
(犀牛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WildAid)
此外,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为保护犀牛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例如,选择自行车出行、购买环保衣物、选择节能住房等,都是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能节省开支的好方法。
让我们一起为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可持续未来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