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儿菜:从田间到餐桌的美味探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儿菜:从田间到餐桌的美味探索

引用
搜狗百科
1.
https://baike.sogou.com/v113809.htm

儿菜,又名“抱子芥”,是一种生长在四川、重庆等地的特色蔬菜。它以其独特的外观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闻名,不仅口感鲜美,还具有多种保健功效。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儿菜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栽培方法、营养价值及食用价值,带您深入了解这种被誉为“蔬菜中的艺术品”的食材。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儿菜
  • 别名:超生菜、背儿菜、抱儿菜、娃娃菜、母子菜、南充菜
  • :被子植物门
  • :十字花目
  • :芸薹属
  • 变种:抱子芥
  • 命名年代:2012年
  • :植物界
  • :木兰纲
  • :十字花科
  • :芥菜
  • 命名者:Lee & Lin
  • 主要价值:解毒消肿、防癌抗癌、下气消食、利尿除湿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生长势强,腋芽在茎上重叠、呈宝塔状。肉质茎膨大,茎和茎上功能叶的腋芽变态肥大呈肉质作为主要的食用部份,其质地柔嫩,鲜食清香略带甜味。按肉质侧芽的形状和大小,可将抱子芥分为胖芽型、瘦芽型两个基本类型。胖芽型,每株密生肥大肉质侧芽15-20个,侧芽呈不正的圆锥型,纵径10-15厘米,横径5-7厘米,纵横径比值2.5以上,单个侧芽平均重达50克以上。瘦叶型,每株密生肥大肉质侧芽25-30个,侧芽呈不正的纺锤型,纵径11-14厘米,横径3-4厘米,纵横径比值3.5以上,单个侧芽平均重达35克以上。基生叶宽卵形至倒卵形,顶端圆钝,基部楔形,大头羽裂,边缘均有缺刻或牙齿,叶柄肥厚,具小裂片;茎下部叶较小。

总状花序顶生,花黄色,萼片淡黄色,长圆状椭圆形,花瓣倒卵形,长角果线形,果瓣具1突出中脉;种子球形,直径约1毫米,紫褐色。

儿菜具有芥菜的清香,但口感却要好很多,甘甜而不带苦味,嚼在嘴里,肉脆少筋,不带残渣。色彩漂亮,外叶碧绿,内心洁白,切成薄片,绿白相间,如果炒菜的时候,用些红辣椒做点缀,煞是喜人。

生长习性

抱子芥在种子在8-10℃即可发芽,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2-25℃。幼苗期60-70天,生长最适温度为20℃左右。肉质茎膨大期为120天左右,肉质侧芽的发生和膨大约需110天;膨大对温度要求较严格,秋季播种后,当气温降至旬均温17℃左右时,肉质茎开始膨大;当旬均温降至15℃左右时,肉质茎上的侧芽开始抽生并膨大,腋芽膨大最适温度10-15℃。抱子芥耐寒性较差,在膨大后期若气温较长时期处于0℃以下,肥大的茎、芽及叶片则易受冻害。播种过早、暖冬和长日照条件下易发生先期抽薹。

分布范围

原产中国四川、重庆地区,现栽培已遍及长江流域和中国多个省、市、自治区。

栽培方法

儿菜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其清香微苦脆嫩的口感,被美食家们赞誉。秋季栽培补充冬季蔬菜淡季,种植前景可观,市场供不应求,北方远销北京、哈尔滨、俄罗斯市场。以前只有冷凉的西南地区可以可以大面积栽培,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引种试种,部分地区试种成功。多又奇种子网详细介绍了儿菜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方法、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种植好儿菜关键掌握好以下几点:

掌握好播种期是种好儿菜的关键,儿菜在冷凉气候形成儿芽。

适宜播种期的安排,低海拔地区(800米以下)播种期一般在8月25-9月15日,9月1日至3日播种最佳(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

儿菜儿芽的形成时期温度在8-15℃。高海拔地区请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慎选播种期,再大面积推广栽培。严禁在8月20日前和9月20号以后播种,否则容易抽薹形成棒形,不长儿芽。温度过高不能形成儿芽,容易抽薹开花。

儿菜育苗苗龄一般在25天左右,10月定植,参考株行距45-50厘米,每亩定植2000株左右。施肥注意先轻后重,除草注意不伤根,浅耕。立冬前如遇高温,植株生长过旺,形成高脚,可喷施多效唑500-800倍液。全生育期严防蚜虫,立枯病。采收期第二年1-3月份。

病虫防治

病毒病:病毒由蚜虫传播和病株汁液接触传染。高温干旱、植株长势弱、抗逆性差等,有利于病毒病的增殖和蚜虫的繁殖,成为该病大发生的诱因。儿菜抗病毒病能力弱,病虫防治应以避、防病毒病为中心。其方法:一是驱蚜虫,蚜虫对银灰色等有负向性,分别在苗床周围和上方1m处铺、挂银灰色薄膜,可收到较好的驱蚜效果;二是治蚜虫,苗床期和大田前期是关键时期,可用50%灭蚜净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蚜虱净、大功臣)1500-2000倍液喷雾;三是用病毒病防治剂也有一定效果,用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防治因蚜虫传播的病毒病,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软腐病:儿菜抗软腐病能力很弱。该病是土壤中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由菜株茎基部或近地面根部伤口侵入所致。一般平畦栽培的虫害多,病害就重,遇寒流侵袭或湿度大等发病更重。其防治方法:⑴高畦栽培,防止冻害,减少伤口。⑵合理掌握播种期,不宜早播,播前20天耕翻晒土,施用腐熟有机肥。⑶药剂防治。用50%代森铵水剂8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防。

种类介绍

早早娃:特大高产极早熟儿菜F1,全生育期90-130天,比普通儿菜提早30-50天上市,植株长势中等,儿芽个头大,产量高,绿白色,肉白色,扁圆长形,肉质脆嫩,清香无苦味。单株重2公斤左右,大株可达3公斤。可以炒食、煮食、煮汤、凉拌、腌制、泡菜等。富含多种维生素,具有清热败火,去油腻等保健食疗效果,市场售价比普通儿菜高出3-5倍。在西南地区可以大面积种植的优良早熟品种,在南方,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均有试种成功,秋播早熟75天左右可以采收。是基地抢早上市栽培的最佳品种。

多福:中晚熟特大高产儿菜种子,全生育期110-130天,植株长势强,儿芽个头大,产量高,翠绿色,扁圆,肉质细嫩,清香。单株重4公斤左右,亩产4500公斤左右,可以炒食、煮食、凉拌、腌制、泡菜等。

食用价值

吃儿菜喜欢淡煮,直接放清水里煮,原汁原味,味道清甜。如果蘸辣椒水吃,那就是下饭的好菜。做辣椒蘸水比较麻烦,辣椒面要先在铁锅里炒煳,装碗里倒些酱油,然后撒点葱花、放点盐。这样吃,最去油腻。

儿菜炒回锅肉也不错。回锅肉切成薄片,先在油锅里炒炒,再放些豆豉。豆豉炒出香味,回锅肉也煸出了油。锅里的油倒掉一些,再放进切成片的儿菜,大火一起翻炒。如果能吃辣,再放两勺湖南的剁椒炒匀。锅里的气氛一下子就热闹起来。油光红亮,出锅的时候淋点酱油。盐可放可不放,以自己的口感为准。

儿菜清炒和儿菜炝炒,是四川家常菜的一种,清炒只需要食用油、味精盐即可,根据个人喜好可以加入蒜片一起炒香,香味自然扑鼻。炝炒则需要干红辣椒段,热油爆炒随后加入蒜片和儿菜片,两分钟起锅,是典型的四川风味。

儿菜腌泡菜,那才叫美味。酸酸的、脆脆的,吃鸡蛋炒饭时,来上几片,那真是开胃。儿菜泡菜也可以作为四川名菜酸菜鱼的配料。

儿菜在四川地还可以腌榨,俗话叫“浮”(乐山话音),做法和大头菜的做法相同,只不过口味比如大头菜腌榨的爽口,但是在农村,为解决产量过剩运输不易等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

儿菜的营养价值

  1. 解毒消肿、防癌抗癌:儿菜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可促进结肠蠕动,缩短粪便在结肠中的停留时间,稀释毒物,降低致癌因子浓度,从而发挥解防癌的作用,可用于防冶结肠癌、乳腺癌、肝癌;

  2. 下气消食:大头菜含有一种硫代葡萄糖甙的物质,经水解后能产生挥发性芥子油,具有促进肠胃消化吸收的作用。此外,大头菜还具有一种特殊的鲜香气味,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3. 利尿除湿:儿菜含有钙、磷、铁等微量元素,被人体吸收后,能利尿除湿;促进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可用于防治小便涩痛、淋沥不尽之症。

做法介绍

儿菜是属于芥菜的一个新品种,其特点是茎部膨大呈肥胖状,肉质叶柄及叶脉浅绿色,肉白质嫩,味甜多汁。这种菜既好吃又清火,食法多样,可以炒食,凉拌,煮汤等。常见的食谱有:清闷儿菜、儿菜炒肉片、儿菜炒腊肠、金汤鱼片、鸡汁儿菜、蘸水儿菜、番茄味儿菜、红烧肉儿菜、清汤儿菜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