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礼有三不送”,哪三种礼不能送?懂得老传统,不吃亏!
古人常说:“礼有三不送”,哪三种礼不能送?懂得老传统,不吃亏!
《礼记·曲礼上》记载道:“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我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送礼作为一种表达心意加深感情的有效方式,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一些节假日以及重要的纪念日里,人们喜欢“以物寄情”、“以物达意”,一份好礼,一声祝福,都可以让感情得到很好的升华,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送礼之事上也有着一些讲究和禁忌。
古人常说:“礼有三不送”,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些送礼的禁忌和技巧,懂得老传统,不吃亏!
不送寓意不好的礼物
送礼,作为表心意、送祝福的一种方式,寓意显得很重要。有些礼物,就算自己再喜欢,也最好不要送出去。
国人重视谐音,凡事喜欢讨个好彩头,所以送礼,应避免谐音不详、寓意不好的礼物。
老一辈人有“喜不送伞,寿不送烟”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别人家有喜事的时候不要送伞,别人家办寿宴的时候不要送烟。
这是因为伞与“散”谐音,有离散之意,不适合送给新婚的夫妇;烟与“咽”谐音,有咽气之意,而且吸烟对老人危害较大,所以要尽量避免。
再比如,“钟”同“终”,容易让人联想到“送终”,对老人来说很不吉利;“梨”与“离”谐音,送水果的时候最好不要有;“鞋”与“邪”同音,而且是踩在脚下之物,除了亲密的家人,一般不要送给别人。
不送过于贵重的礼物
常言道:“礼轻情意重”。
送礼重在表情达意,切不可心生攀比之风,总是挑太贵重的礼物送人。
一方面,过于贵重的礼物会增加自己的经济负担,让自己入不敷出,有“好面子”之嫌;另一方面,礼物太贵重也会给对方带来烦恼,如果有人求办事不好拒绝,下次回礼的时候也要思虑很久。
这样一来,送礼就违背了原始的初衷和意愿,给双方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实属没必要。
如果心意真诚,普通平凡的礼物就足以感动他人,别人看重的是你这个人。
如果毫不用心,礼物再贵重,包装再高档,都只有虚有其表,甚至给人一种有所图的感觉。
不送不合时宜的礼物
送礼和时节、场合往往有着特殊的关联。
有些礼物只属于一些特定的场合,比如菊花、河灯、香烛等,这些物品常见于祭祖的节日,用于寄托哀思,不适合作为礼物赠与他人。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各个节日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由此也衍生出了丰富的送礼文化,尤其是在一些热闹隆重的节日里,“饮、食”成为了送礼的首要选项。
所以我们在送礼上可以首选节日必备的东西,比如元宵节送汤圆、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等,寓意吉祥,都是很受欢迎的礼物。
除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三不送”,送礼还有一些数量和颜色上的忌讳。
比如人们讲究“好事成双”,所以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送礼一般都是送双数不送单数。
传统习俗中认为红色寓意喜庆,黑白则被视为不吉利,所以在一些大贺大喜之事上,礼物的色彩选择上最好避开黑白二色。
送礼,送的是喜庆和吉祥,自然要投其所好,博得对方开心。
希望大家在送礼时,不盲目、不攀比,多一些讲究,多一点用心,真诚地送上自己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