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倒读经典"解读《伤寒杂病论》之麻黄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倒读经典"解读《伤寒杂病论》之麻黄汤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22/16/36529160_1147373471.shtml

在中医的浩瀚典籍中,《伤寒杂病论》宛如一座璀璨的宝库,承载着千年的医学智慧。然而,对于这部经典的解读方式,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通常情况下,大学老师教的以及人们学习《伤寒杂病论》时,都是顺着读,先条文后处方,后医家写了很多《伤寒》解读书也遵循这一顺序,仿佛给书本或老师框死了。这种读书法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如果我们换一个方式读,或许能发现更多的奥秘。

一位在知天命年后才跨行习医的人士,深知时间的宝贵,所以必须用一年当别人五年用,只能用巧力。他读经典《伤寒杂病论》不是顺着读,而是倒着读,先把处方的工作原理搞通搞透,再把适合这个原理或病因的症状套进去。这样一来,理解条文及适治病症就变得容易得多,甚至还可以把适治的症状扩大。另外,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反推条文上所述病症的病理,可谓一举多得。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经典处方'麻黄汤'。麻黄汤的组方如下: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个、炙甘草一两。《伤寒》条文所述麻黄汤的主治是'太阳伤寒证',症状表现为头痛、发热、无汗、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气喘等八个证候,脉浮紧。它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发汗解表驱寒邪',从而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那么,麻黄汤的工作原理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麻黄汤的背景来看,人身卫气虚弱后,寒风首入太阳肌肤。寒性凛冽,从卫犯营,寒性凝滞,收引而外闭卫阳。寒邪袭表后,引起营血运行不畅而伤营。这就好比边防部队(卫气)虚弱,敌人(寒邪)破边境入内,伤我内陆财物及人员。此时,当务之急就是打开国门,驱敌出境。在人身上,就是要打开肌肤,通过发汗带寒邪排出体外,寒邪已无,症状自消。

麻黄在麻黄汤中的作用类似于'开闸放水'。它的药性辛温,能够强力打开毛孔,发汗解表,驱散体表的寒邪。麻黄的作用可以理解为'开太阳',即将体表的寒邪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桂枝在麻黄汤中的作用就是提高三阳的阳气。如果阐门内外水位相平,内压没有大于外压水是排不出的。本案桂枝的作用就是增加身体内压,相当加大运动量以谋出更多汗。当肌肤毛孔打开,在内压的作用下,汗自然而然往压力偏低的体外排。用中医术语理解,桂枝作用就是透达少阴引阳出阴,即是打开少阴阳气的闸门,把阳气开出来给太阳用。

杏仁的作用是宣肺降气,止咳平喘,抑制麻黄开门升发过度而喘。肺气宜降,呼吸才能顺畅,杏仁的存在保证了麻黄汤在发汗解表的同时,不会过度而损伤肺气。

炙甘草味甘甜,为补太阴要药。正如前面比喻敌犯边境入内,国家举国军之力去抗敌,后方需招兵买马备战。在人身上,抗邪损正,发汗也伤正,炙甘草在本案就是补正作用。它还能够调和诸药,防止麻黄、桂枝等药过于峻烈,对人体造成伤害。

那么,头痛、发热、无汗、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气喘等'八症'又是如何理解呢?无汗发热是由于寒主收引,肌肤外闭,宣发无门而无汗,阳郁在表不得渲泄而热。肺合皮毛而主表,人气的出入除了口腔鼻窍外还有皮孔,而今表孔已闭塞,影响肺气宣发不得而喘。

肌肤受寒入侵导致身体不适,如寒风再吹,不适加重而怕(恶)风吹。上述的一切疼痛,均因寒性凝滞、收引,营血运行不畅,经脉筋肉拘紧,因而诸痛。头项、腰脊是太阳循行之处,寒伤太阳膀胱经,经输不利,头痛、腰脊疼痛必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凡是因伤寒外表肤肌封闭,伤从表入里到三阴,外表不仅有上述症状,还有因闭引起的皮肤病、三阴因寒邪引起的很多疾病等,都需把邪驱赶从原路排出或从阳明二便排出。因此,处方中的开表或降阳明的思维不可缺少。

麻黄汤的目的是通过发汗排寒治病,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通过宣阳达表也能发汗治病,桂枝汤有生姜,那么麻黄汤能否加生姜呢?笔者认为,如邪入太阴、少阴,不仅可加生姜,还可以加附子。生姜加强处方的发散能力,加强卫气。

麻黄汤适应于正气还好的患者,如果脉沉软紧,表示正气不足,要先固本才开表,此时应选麻黄附子细辛汤,气虚加人参等更合适。

麻黄和不同的药物配比,发汗力度也不一样:麻黄:葛根,3:3时,力度减半;3:8时不发汗。麻黄:石膏,4: 8时不发汗。麻黄:白术,1:2时发汗减半,1:4时不发汗能祛湿。麻黄在越婢汤、大青龙汤比为6:8,发汗尤同麻黄汤。

大家知道麻黄能发汗,麻黄根能止汗,但实践中麻黄和麻黄根同用30g以上能止汗,这又是什么机理呢?我们在王幸福老师的文案里找到如下一段话:'大剂量的麻黄不仅未发汗,反倒起到了止汗的作用,说明麻黄对汗具有双向的作用。汗出有虚实之分、闭脱之异,凡表虚自汗、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及一切脱证的自汗,麻黄当在禁例。有两个病例,凡遇暴热暴冷使人体经络、腠理骤然闭阻,以致邪正相搏过甚,内闭已极致汗出淋漓,这种汗势出之较猛,通过大剂麻黄使经络腠理之阻得以疏通,从而汗出自止。或许有人问,闭证多无汗,何以反汗出?我们认为,闭证有轻重缓急之分,如属骤用剧烈刺激者多为重闭证,物极必反,内闭过甚,正邪相搏,故反汗出。'

其实不难理解,麻黄既能打开肌肤,打开汗腺,打开肠道、尿道,就能打通经络,打开气血运行的通道,因寒收引闭塞无汗,此时用麻黄打开通道而出汗。因热出汗淋漓,而热致使肌肉肿胀通道闭塞阳不能收回,道不通而不能散热,大剂量麻黄能止汗就是此理。

麻黄,其形中空如管,能从机体中把阳气发出来,其空也形如人身通道。麻黄除了发汗的作用外,还有兴奋神经、增强心肌收缩力而升高血压、增加血流量,麻黄还具有平滑肌的作用,对支气管、肠道、子宫松驰作用,从而缓解支气管痉挛咳嗽,抑制肠道蠕动而止泻止便、松驰子宫减缓痛经。麻黄还能使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的张力增加作用,可解儿童尿床和漏屎症状。

此外,麻黄还能兴奋盆底肌,对阳痿有作用。麻黄作用还很多,对鼻炎、血、肌肤疼痛、解肌平喘等有作用。

伤寒处方一两对应现在是15.26克,麻黄三两即45克,有没有量大就过度发汗的情况呢?这需要医者亲自尝试。

麻黄汤解决八症甚至更多,但没有一味药是治症的药,而用什么药来治症呢?是正气,凡是阳气流通不到的地方便生病。

话回过头来说,如何读懂经方呢?又如何破解经典处方的组方底层逻辑呢?我们的经验是除了抓住用正气治病这个主线外,还有正气的'升降出入'正常化,要使正气升降正入正常,还需'通、清、补'三字,其中'通'包括活血化瘀排浊,'清'包括清热解毒、清掉一切邪气,最后兼顾'治',即是适度治当前的症状。

对于我们这些习医者来说,《伤寒杂病论》是一座永远也挖掘不尽的宝藏。通过倒读经典,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方剂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每一次的解读和探索,都可能为我们带来新的启发和收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