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人物谈》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雷雨〉人物谈》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钱谷融先生的《〈雷雨〉人物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研究曹禺话剧《雷雨》的专著。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钱谷融先生独特的"人学"理论,也体现了他对文学审美的坚持。本文将深入探讨《〈雷雨〉人物谈》的学术价值及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影响。
《〈雷雨〉人物谈》的学术地位
钱谷融先生的《〈雷雨〉人物谈》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研究曹禺话剧《雷雨》的专著,1980年出版。这部作品在曹禺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被收录在王兴平、刘思久、陆文璧编的《曹禺研究专集》中,是研究者中收录论文最多的。钱谷融先生从他的"人学"理论出发,对作家作品进行批评实践,这种独特的研究视角使其成为学术界的经典之作。
钱谷融先生的批评方法
钱谷融先生的《〈雷雨〉人物谈》不是从文学史角度切入,而是从文学审美理论,尤其是文学欣赏的角度展开批评。他对《雷雨》中的八个人物逐个进行分析、鉴赏,用富有诗意的作品中的台词,精准细腻地揭示人物性格特征。这种批评方式与当时流行的将理论招牌挂在脸上的批评论述形成了鲜明对照。
钱谷融先生的文学观
钱谷融先生强调文学作品必须以人为描写中心,认为文学的对象应该是人,应该是处在各种复杂社会关系中的人。他反对将人作为工具的文学观,主张文学应该关注人的个性和情感。这种观点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1950年代"政治正确"盛行的背景下,钱谷融先生坚持文学审美的独立价值,体现了难能可贵的学术勇气。
钱谷融先生的批评实践
钱谷融先生选择从曹禺的旧作初版《雷雨》开始他的批评实践,这体现了他对文学作品的重视和对文学审美的坚持。他从文学常识、文学的根本特点等层面来阐释曹禺的《雷雨》人物,这种批评方式在当时并不多见。钱谷融先生的这种坚持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研究者,也为后来的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钱谷融先生的学术影响
钱谷融先生的学术观点和批评实践对后来的文学研究者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学生陈伯海先生在回顾钱谷融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时说,钱先生上课时是比较感性的,不是太喜欢搬理论,不教条,喜欢讲自己的感受。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研究者,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传承。
结语
钱谷融先生的《〈雷雨〉人物谈》不仅是一部研究《雷雨》的专著,更是一部体现文学审美独立价值的重要著作。它展现了钱谷融先生独特的"人学"理论,体现了他对文学审美的坚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