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营养全解析:大豆与杂豆的区别、营养价值及正确食用方法
豆类营养全解析:大豆与杂豆的区别、营养价值及正确食用方法
豆子的营养丰富,种类多样。《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建议大豆及坚果类25-30g、全谷物和杂豆50-150g,这么多种类的豆子,您真的了解吗?
大豆和杂豆的区别
大豆和杂豆有啥区别,很多朋友搞不清楚。《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中,将大豆和坚果归为一类共同推荐量,而杂豆则和全谷在一起,这就显现它俩间的差异性了。简单来讲它俩一个接近肉,一个接近主食。
- 大豆:包括黄豆、青豆、黑豆提供优质蛋白和钙;
- 杂豆:以高碳水为特征,如红豆、绿豆、豌豆、芸豆等
大豆及杂豆各自的营养特点
大豆的营养
干大豆中富含35-40%的蛋白,而且必需氨基酸比例理想,吸收利用率很高,与肉类蛋白相近,属于优质蛋白。大豆中的脂肪含量也不低,有16%(干豆),但其中大约85%都是不饱和脂肪酸,属于“好脂肪”。此外大豆还富含钙和钾等矿物质。生活中可代替部分红肉,降低动物脂肪摄入过量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预防高血压、减低血脂,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杂豆的营养
相对于大豆,杂豆类的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相对较差,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和蛋氨酸。其脂肪含量也远低于大豆。相较于精白米面其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矿物质、植物化合物含量丰富,可代替部分主食,增加饱腹感,延缓胃排空时间,达到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的目的。
我国居民目前豆类食物的摄入现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成年人平均摄入15-25g大豆或相当量的大豆制品。目前我国2/3以上的居民未达到推荐摄入量,实际摄入量为每天11.5g,比推荐的明显偏低。5月12日温州市全民营养周启动仪式上发布的“2023年温州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发布”中可见,我市人均豆类及坚果类的消耗量为25-35克/标准人,提示我市人群豆类及制品的消耗较合理。
大豆制品怎么吃
煎、炸等烹调方式会显著增加豆制品的脂肪含量,并破坏蛋白质结构,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所以更加推荐采用蒸、煮、炖、干炒等清淡少油的烹调方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日摄入大豆量为15-25克,并且要多种种类轮流吃,不同种类的豆制品换算如下。
再次强调,每天大豆及坚果类建议为25-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