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让对手都折服的时代鸿篇《论持久战》
薪火相传:让对手都折服的时代鸿篇《论持久战》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论持久战》,至6月3日结束。这篇著作不仅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更在世界军事理论中占据一席之地。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作《论持久战》的报告
国民党高层的震动
《论持久战》发表后,在国民党高层引起强烈反响。白崇禧读完后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蒋介石也十分赞成,并指示国民党高级军官学习,还特意办了学习班。傅作义读后感到抗战中的重大问题都得到了明确答案。而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细读之后,也“对其‘速胜论’、‘唯武器论’等顽症有很好的疗效”。
全国战略的转变
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将《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取得了周恩来的同意,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全民族信心的燃起
历史学家顾颉刚读完后感慨:“奉读之下,恍然于抗日所应走的方向。”就连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也不禁拍案叫绝:“有史以来,还没有人把军事问题、战争问题说得这样透彻过,这是划时代的著作!”
国际影响
《论持久战》先后被译成英文、法文、日文等出版,在世界各国产生广泛影响。美国前国防部助理部长菲利普·载维达曾写道:“图书馆里的书架,都被那些称颂毛泽东为卓越的游击战权威的书压弯了。”《论持久战》也被美国西点军校奉为必读教材。
军事创新
《论持久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两个首次:首次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首次提出开辟敌后战场。这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战争形式,是二战乃至整个世界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创举。
对手的折服
连日本军方也不得不承认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东京大学教授近藤邦康公开宣称:“我很佩服《论持久战》。日本被中国打败是当然的,这样的以哲学为基础的宏远战略眼光,日本没有。”
《论持久战》不仅是一本军事著作,更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战略指南。它以弱胜强的军事思想,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