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回流对脱氮效果的影响探究
内回流对脱氮效果的影响探究
什么是内回流?
在废水处理系统中,内回流是指硝化液回流,仍然保持在系统内部循环。而外回流则是指污泥回流,从系统中脱离回流。因此,我们将污泥回流称为外回流,将硝化液回流称为内回流。
内回流,也称为硝化液回流,含有硝态氮的混合物。内回流的作用是将曝气池中产生的硝态氮回流到反硝化池,为反硝化反应提供化合态的氧,促进脱氮过程的进行。
内回流与脱氮效果的关系
在反硝化脱氮过程中,内回流和碳源的作用都非常重要。反硝化效率的公式为η=(r+R)/(1+r+R),其中R代表外回流比,一般比较小,所以公式中常省略为η=r/(1+r)。
根据该公式可知,在碳源充足的情况下,反硝化的脱氮效率只与内回流比有关。
目前常用的脱氮工艺是前置反硝化及其变种。然而,无论内回流多大,总会有一部分硝态氮随着水流排出,无法实现100%的硝化液回流。因此,我们需要将内回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过低的内回流比会导致脱氮效率下降,出水总氮超标。而过高的内回流比会携带更多的溶解氧,消耗碳源和破坏缺氧环境,还会增加电费。当内回流比大于600%时,提高内回流并不会明显提高脱氮效率,造成性价比较低。因此,一般将内回流控制在200~400%之间。
内回流操作注意事项
内回流携带过多溶解氧会对反硝化产生负面影响。溶解氧越多,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就越大。通常情况下,反硝化池中的氧化还原电位(ORP)控制在-100~-150mv范围内,过多的溶解氧会破坏反硝化环境,导致硝化菌群减少,最终引发脱氮系统崩溃。
为了减少携带溶解氧的量,可以在内回流处减小曝气量,或者完全停止曝气,在混合液搅拌时添加搅拌设备,另外可以在曝气池后增加脱气池,将气体通过脱气池回流到反硝化池。
选择合适的内回流泵型号,以满足设计需求。过小的泵容易带来问题。设备内回流泵时,应配置备用泵。必要时,备用泵可以替代故障的内回流泵。
避免内回流泵状态失控。如内回流泵故障,采取临时替代措施,如使用潜水泵。
内回流比的计算公式
内回流比的计算公式为r=(TN进-TN出)/TN出。该公式可根据进水和出水总氮含量进行计算,其中TN指代总氮含量。
实例计算
假设采用A²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进水总氮浓度为20-30mg/L,出水总氮要求小于15mg/L,计算内回流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