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数学奇才陈景润:从"1+2"到生命的最后旅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数学奇才陈景润:从"1+2"到生命的最后旅程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61201270_121157750

1978年,一篇轰动全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让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闻名全国。这位数学家就是陈景润,他证明了"1+2",被国际上命名为"陈氏定理"。本文将讲述这位数学圣人的传奇人生及其家人后来的生活。

1933年5月22日,陈景润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自幼对数学表现出浓厚兴趣的他,选择了数学专业,并就读于厦门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但由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不到一年就被"停职回乡养病"。

离开四中后,陈景润被调回厦门大学担任资料员,同时继续研究数论。1955年,在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的推荐下,他回到厦门大学数学系担任助教。次年,他发表《塔内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在《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引起了华罗庚教授的重视。随后,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1960年,他转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工作。

期间,陈景润一直致力于数学研究。他有着超人的勤奋和毅力,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废寝忘食。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他终于证明了"(1+2)",这一成果由师兄王元审查后于1966年6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之前宣布的数值结果。这一结论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英美等六国,还将他的成果写进了许多数论书中。这一年,陈景润才40岁。

由于将所有心思都花在数学研究上,陈景润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且一直没有考虑个人问题,直到44岁时才遇到自己的妻子。1977年,他因病住进了309医院。在医院里,他与前来进修的由昆医生相识,并逐渐产生了感情。1980年8月25日,在组织的帮助和见证下,陈景润和由昆结婚。次年12月,他们的儿子陈由伟出生。

婚后,由昆一直在帮助陈景润调养身体,改变他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他的身体终于有了好转。然而,1984年的一场意外,再次让陈景润的身体受到重击。他在过马路时被一辆自行车撞倒,诱发了严重的帕金森症。他生命中最后的12年,都是在病床上度过的。组织上曾提出给他最好的治疗,却被他拒绝。他说:"这么多人关心我,我很感激。但这都是国家的钱,是人民的血汗钱。我住院一年的钱,农民要在地里辛苦一辈子啊!"此外,陈景润还说不要追究肇事者的责任,不要为难他。这种精神,值得尊敬和佩服。

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63岁。

陈景润病逝后,由昆一人抚养孩子成人,没有再婚。她潜心教育儿子,完成了对丈夫的承诺。陈景润曾在妻子怀孕的时候说:"如果生男孩儿,最好学数学。"陈由伟高中选的是文科,后到加拿大念书也是学的商务。但他后来转到了应用数学,因为他发现自己喜欢上了数学。后来,陈由伟长成了一个身高1.82米的大小伙子,继承了父亲的很多优秀品质,在加拿大低调生活。没有知道他是数学奇才陈景润的儿子,因为他不想笼罩在父亲的光环里。

2005年,由昆和陈由伟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陈景润的手稿,无偿捐献给中国革命博物馆。"父亲这些成果是国家的,不属于我们个人。"母子俩如是说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