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变局下的出海新趋势
2025,大变局下的出海新趋势
2025年,中国企业出海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全球贸易数据、各国政治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企业出海的新趋势。
中国企业,点亮全球
2024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达到20.8万亿元,同比增长6.7%。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科技领域,从小家电到服饰行业,中国品牌的足迹如今已遍布全球。
2024年,中国企业出海呈现出新的趋势:拉美成为仅次于亚洲的中国海外投资第二大目的地;中亚也成为中国出海人的另一个热门目的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与中亚的贸易额达到89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27%。
中国企业正在从单纯的走出去迈向更深层次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生而全球化的企业、人才开始出现,他们开始具备全球化的价值观,在全球化的市场,以全球化的组织文化,用全球化的人才,推动全世界的发展。
2024出海观察:出海新变局
变局一:风急浪高,不确定性加大
2024年成为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最大选举年,全球主要国家中有超过75个国家或地区举行大选,覆盖世界近一半的人口。这不仅影响国际政治和大国关系,也给出海企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变局二:外贸“新三样”,遭遇关税阴霾
2023年,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锂电池成为我国出口的新增长点和新优势产业。然而,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总金额为7578.3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400多亿元。这一变化很大程度上源于各国对中国产品的关税政策调整。
变局三:中国制造,冲击高端
以海信、TCL为代表的家电企业,通过产品创新不断挺进高端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海信均价在500欧元以上的中高端电视和冰箱销量同比提升了100%。追觅等新兴家电品牌也在欧洲市场推出高端产品,定价高达1999欧元。
变局四:跨境电商——平台拼运营,商家拼品牌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但跨境电商模式正面临转型,低价竞争模式遭遇多国监管,品牌化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变局五:消费出海,情绪价值进一步彰显
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对情感满足和精神享受的需求日益旺盛。新茶饮、盲盒、宠物用品等带有情绪价值的产品在海外受到热捧。
变局六:游戏出海,轻量化与精品化两极发力
2024年,游戏出海保持增长态势。一方面,小游戏与混合休闲游戏爆发;另一方面,《黑神话:悟空》的成功推动了3A游戏精品化发展。
变局七:医疗出海,从创新药到医疗器械
2023年是创新药出海大爆发的一年,2024年医疗行业出海已延伸至医疗器械赛道。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出海地已从欧美拓展至中东、日韩东南亚乃至非洲。
变局八:AI应用出海,成熟市场贡献收入,新兴市场带来下载
截至2024年10月,国内AI企业共有918家,而出海的AI企业则有203家。北美市场贡献了47%的全球AI应用总收入,印度是2024年AI应用下载量最大的市场,贡献了21%的总下载量。
变局九:数字基建出海,走向多元化布局
中国云计算、数字能源等新基建加速走向海外。亚洲开发银行预测,越南、泰国和菲律宾等国需在未来十年内,每年至少增加2%的GDP用于基础设施投资。
变局十:软服务出海,服务商生态正完善
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加快,涉外法律服务、人才服务、营销服务、支付和物流等服务生态日益完善。
2025出海趋势:大博弈,大机会
博弈一:关税大棒举起,就不会轻易放下
2023年全球实施了近3000项贸易限制措施,约为2015年的5倍。美国、加拿大、欧盟等经济体纷纷上调关税,特别是针对中国产品。
机会1:“一带一路”之下,“连接器”国家的地位将更加重要
“连接器”国家包括越南、匈牙利、墨西哥、摩洛哥和印尼,它们在制造业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越南连接了中国与东南亚、中国与美国的市场贸易;墨西哥连接了中国与北美、中国与拉美市场的贸易;而匈牙利则是中国企业出海欧洲的桥头堡。
机会2:超级工厂崛起,跨国性工厂越来越多
随着制造型企业走出去,将会有越来越多跨国性工厂。特斯拉、比亚迪就是明显的例子。
博弈二:行业大出海,引发“内卷”变“外卷”
当一些行业的企业开始大规模出海后,确实容易造成海外市场的“内卷”。但“内卷”到最后,是中国企业损害了中国企业。
机会1:走品牌化之路,做差异化创新
走品牌之路,实现差异化创新,是企业破除内卷的必由之路。华为、海信、大疆等企业基于海外本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打造品牌、走向高端。
机会2:中国IP,诞生大机会
李子柒的东方文化IP,已经深入世界粉丝心中。《黑神话:悟空》的成功印证了IP的商业潜力。泡泡玛特通过内部孵化、收购等方式,推出和运营各种IP。
博弈三:公司治理,从产业适配到组织适配
今年10月底,我们发布了一篇文章《中国老板,卷不动墨西哥打工人》,用一系列故事深度呈现了中国企业出海墨西哥时,面临的劳工管理、组织适配的难题。
机会1:组织出海服务,将成为刚性需求
据世界银行统计,2023年全球劳动力总量达36.3亿人,全球劳动力流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到2026年,仅海外人才招聘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4亿美元。
机会2:非技术性服务,中国企业拥有更大的优势
中国劳动力在组织上的服从管理优势,也是我们在海外非技术性服务上的优势。物流、线上金融最明显:伴随着跨境电商在海外渗透加深,中国的物流配送服务模式也在全世界风靡,过去东南亚几乎没有上门配送、周末配送,但这两年在极兔的带领下,快递上门、周末配送已经成为常态。
博弈四:用发展的眼光看出海企业成长
中国品牌出海,要先做好亏掉100万美金的准备。未来的出海,一定是有能力者的游戏,一定是靠稳扎稳打、做好长期规划才能实现长期主义的战略。
机会1:融入本土,才能发现更多价值
对于中国出海企业而言,在海外构建本地朋友圈,与产业链合作伙伴、产业协会等关键利益相关方共同构建生态,是进一步生长、壮大的基石。
机会2:新质生产力,提升中企出海硬实力
今天,中国企业正在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这是笃定无疑的大趋势。这背后,是基于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质生产力的加持。新质生产力在赋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全球化的浪潮注定澎湃汹涌、势不可挡;中国企业出海的步伐也将愈发稳扎稳打、坚实笃定。
本文原文来自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