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食用菌对光质的需求研究综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食用菌对光质的需求研究综述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607917334_99905845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受到光照条件的显著影响,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光质的需求存在差异。从菌丝体生长到子实体形成,光照不仅影响生长速度,还会影响产量和品质。本文综述了过去几十年来关于食用菌光质需求的研究,总结了不同光质对各种食用菌生长的具体影响,并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方向。

食用菌光强需求研究涉及到了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两个阶段。1984年,杨珊珊和李志超采用25W 黄色、红色、绿色、蓝色灯泡及自然光处理的光质试验。结果表明,红光和蓝光处理菌丝生长极慢,尤其是正面受光的一面,菌丝生长受到强烈抑制。红光和蓝光下的培养瓶相继形成子实体原基,5~7d后形成子实体;红光、蓝光下的培养瓶一直未出现子实体原基。黄光和绿光下菌丝下扎,菌丝长满、菌蕾出现和子实体正常形成。

自然光条件下,菌丝下扎,菌丝生长、菌蕾出现和子实体可正常形成,完全黑暗下形不成子实体原基。光照太弱(3040Lx)虽能形成子实体原基,但往往发育成畸形菇;光照超过1500Lx,随着光照增强原基减少甚至无法形成。平菇需要200400Lx的弱光进行连续光照子实体发育较正常,明暗交替与连续光照效果相似。

1984年,杨珊珊认为凤尾菇菌丝在绿光、黄光和自然散射白光下生长良好,红光影响菌丝生长,而蓝光则强烈抑制菌丝生长。而平菇最喜欢520~570nm的黄光和绿光(Leatham和Stahmann,1987) 。

1994年,黄文芳研究了光质对凤尾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同颜色灯照射下,菌丝生长速度排序为绿光、蓝光、黄光、白光、红光和自然光。但从菌丝的长势和生长密度来说,排序为红光、蓝光、黄光、白光、自然光和绿光。此结果与杨珊珊1984年的研究结果不相一致,有待深入探讨。

2012年,罗茂春等研究表明,黑暗条件有利于红平菇菌丝体的生长,白光和自然光照条件下,红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最好,具有较好的商业应用价值。红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最优的光照条件是40W散射白光、每天光照8h左右,光照强度为1020Lx。

2005年,田雪梅等研究了不同光质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蓝光对菌丝体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光照对樟芝菌丝体密度和颜色有影响。1997年,刘明月等对不同光质照射下即将出菇的金针菇进行处理。研究发现,与黑暗和室内散光照射为对照,各种光质50Lx光照条件下均可促进子实体原基提早形成,缩短生产周期,增产40%以上。其中,以黄光、绿光、紫光、青光照射增产效果最佳。散光照射不利于金针菇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完全黑暗环境子实体现蕾迟,生长不整齐,产量大幅度下降。

结果表明,黄色和红色处理最佳。金针菇对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在侧面照射条件下,红光照射产量最高,其次为黑暗和自然光散射光(张扬,1984)。但在生物学性状方面,仅菌柄长优于其他处理,而菌柄直径和菌盖直径低于自然光散射光处理。

2007年,田雪梅等研究了不同光质、光量对灵芝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4h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好,不同光量光质光照处理对灵芝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据报道,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处理的机制主要是诱导作用(刘明月等,1997;何莉莉等,2005),不同食用菌种类子实体生长发育对光谱中不同光质,如紫外光、蓝光、红光、黄光、橙光、紫光和绿光的响应存在差异。

光质对子实体原的分化有若重要影响(李玉等,2011)。本试验结果认为,在子实体发育前期,蓝光有利于诱导杏鲍菇菇蕾形成和发育,对子实体原基分化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这与蓝光对金针菇的影响一致(朱坚和黄聿善,2000)。红光对诱导菇蕾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极显著低于蓝光,但这并不能断定红光有抑制作用,不同光质对食用菌子实体的产量、外观和内在品质也有一定影响,不同光质处理的金针菇子实体会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刘明月等,1997)。张黎杰等(2014)研究结果表明,蓝光对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和增产效果最显著,白光处理的综合品质最佳;但不同光质对幼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总结已有报道可知

①光质对食用菌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食用菌对光质具有选择性,最佳光质因种类而异;

②食用菌光生物学研究严重滞后,食用菌种类已达几十种,绝大多数种类的光生物学特性尚未明确,有待探究;

③研究内容有待拓宽,不仅要探明光环境对食用菌菌丝体、子实体发育的影响,更需明确食用菌营养品质对光环境的响应机制。光环境(光强、光质和光周期)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十分复杂,光照条件与营养及其他环境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需要深入系统研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