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何教科书上的古人都长得差不多?是插画师偷懒了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何教科书上的古人都长得差不多?是插画师偷懒了吗?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3425786_121948416

为何教科书上的古人都长得差不多?是插画师偷懒了吗?
今天,我们翻开历史教科书,会发现似乎这些历史人物的脸庞都非常相似,仿佛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这种独特现象正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话题。

对于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说,与繁复的历史内容相比,教科书中那些形象生动的插图往往更吸引人。然而,当同学们认真对比教科书里各类历史人物的插图时,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秦始皇、汉光武帝,还是唐太宗,他们的面孔似乎都有些相似。这种现象不仅让人产生疑惑:难道插画师们的创造力如此匮乏,以至于只能复制同样的面孔?还是这些画家偷懒,用一张脸代表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

实际上,图像相似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明朝的王圻和王思义父子身上。就像一个巧妙的预设桥段,这对父子为了丰富历史记载,把各个朝代的重要人物形象记录了下来,并且精心绘制成图,集成了《三才图会》这部巨著。为了完成这部书,王圻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查阅了大量史籍,考察了不少历史遗址,实现了对古代文化的全方位复原。

但是,时代的局限性和工作量的巨大让这对父子只能选择一种相对快捷的方法来应对,他们采取了“相同大框架,不同细节”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勾勒出相同的脸型结构,然后通过胡须、发型、服饰等细节上的变化,来区分不同的历史人物。正因如此,我们看到的秦始皇与汉光武帝虽然轮廓相似,但细究之下,那些胡须和衣着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除了《三才图会》,我们还要提到另外一个重要角色——乾隆皇帝。作为清朝鼎盛时期的主宰者,他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还在名人画像的修复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在乾隆皇帝的推动下,许多历代圣贤的画像得到了修复和颜色的重新绘制。这些修复作品在后来的教科书编写中被大量采用,将这些“标准脸”传递给了后人。

现代著名的水墨画大师蒋兆和的作品也是我们今天看到历史人物画像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位艺术家将中国传统人物画技法与西方绘画技巧相结合,创造出逼真而富有韵味的历史人物形象。蒋兆和在创作过程中,常常根据史料中的只言片语,想方设法找到现实中的人作为模特。例如,李时珍的形象是以蒋兆和的岳父为模特创作的,而祖冲之则是参照气象学家竺可桢的形象。这种巧妙的创作方式,使蒋大师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写实性,还充满了艺术的独创性。

更有趣的是,在现代互联网文化的影响下,一些历史人物的画像被广泛传播和恶搞。例如,杜甫的画像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以至于有许多模仿作品和搞笑图片出现,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这些“标准脸”的印象。

总的来说,历史人物的图像相似现象并非插画师偷懒,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于那些踏入历史研究领域的学者而言,探索这些人物形象的背后故事,更能唤起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敬意。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了解这些背景故事,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毕竟,每一幅画像背后,都有一段追溯历史、复原过去的辛勤努力。

再回到今天的课本前,我们亲手翻阅那些承载着古老智慧的书页时,不妨对那些似曾相识的古人脸庞,多一份理解和敬意。这不仅仅是艺术表现的选择,更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让我们通过这些图像,与千百年前的人物进行了一次别样的跨时空对话。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