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的爆火,给我们的行业带来了什么?
《哪吒2》的爆火,给我们的行业带来了什么?
电影行业好像很久没有这样酣畅淋漓的极致市场热度了~不只是票房的持续高位,而是人们愿意走进影院,乐于讨论,到处充满着对电影这一意识形态的文艺产物的热情回归;超出所有人预期的爆火,更多是每一位参与其中的主创、观众们对电影热爱的狂欢。
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向驱动
《哪吒2》的品质与用心毋庸置疑;是中国电影行业少有的标杆作品;而一部不借助流量、不极致拉踩、不舞弄黑红的恶意营销;走正道、重质量、够真诚、拼专业~制片团队、导演团队、每一位艺术家,用赤诚之心,打造“工业化”的动画电影佳作。这样的“良币”作品,拥有这么高的热度及票房,观众的每一次观影都是投出了对中国电影行业未来走向的坚定一票。我曾经也悲观的认为,这样高票房的虹吸之势会不会将每年只走进影院一两次的观影群体消耗殆尽,今年的整体票房会在后续的市场反馈中呈现颓势;近期上映的新片也确实深受困扰,也许没有《哪吒2》很多影片会有更好的票房成绩,但市场反应却似乎有一层灰蒙蒙的阴影,又不能叫嚷着自己的弱势地位。但是更深入的了解和思索,我们能看到的是:行业在变好,好作品被认可才会助推行业发展;这几年电影行业的低迷观影热情消退也因这部电影,让大家好像想起来,我们似乎还有一种消费场景忘记好久了,看一场电影,走进另外一个世界感受心灵的碰撞,是不错的休闲方式。
中国电影需要被看见,但不是讨好
应该拥有更多“中华民族”的人格底色。就像“出入境免签”一样,有人看到的是凭什么让“老外”来,但是有人看到的是:我们足够自信,来了你们就会爱上中国。中国电影亦是如此。我们有太多的优秀的电影人,有太多宏大丰富的文化宇宙,不管是历史积淀还是神话故事,都足以让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好的故事,好的作品,是相通的,我们不用讨好,做好自己,蝴蝶自来。无需讨好的文化自信,已悄然而至,中国电影会是文化输出的重要一环。中国电影傲视群雄的姿态会在中国经济腾飞崛起时一同到来。
极致冷静的刹车更是电影人的格局
票房代表着作品的高低,但同时也是压力;饺子导演的闭关,虽有各种言论,但更多的是他也是我们行业对电影未来发展的深刻冷静;电影行业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是一部作品和观众的狂欢,是给行业所有人的一剂强心剂;但我们仍能看到,众多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支持的青年电影人,靠着对电影的热爱坚持前行。《哪吒2》会有降温的时候,但是电影人、电影行业,会持续加温;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与克制,看到机遇的同时,反观行业的变革与发展都迫在眉睫。
不管怎么样,爱电影的人们,始终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坚持,笃信。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