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湖里掌故之157 五里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湖里掌故之157 五里亭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yt-cs.com/zdwh/1561.html

五里亭,作为古代供行人歇脚的路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厦门岛内,曾有六处五里亭,它们不仅见证了古时驿道的繁华,更体现了侨商热心家乡公益的善举。本文将带您走进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五里亭,感受那份难于抹去的乡愁。

五里亭指的是旧时在道路边上所设供行人歇脚的路亭,旧驿道时是官设,后来是乡绅捐建。
秦汉时官道上每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又设一亭,供行人歇脚,亲友远行常在此话别。十里亭称长亭,五里亭称短亭。今在许多地方都可见五里亭、长亭的地名。古诗有许多诗句吟唱,如:“ 青丝白发度何年。”厦门岛地小,仅见五里亭。


五里亭(网络图片)

本地五里亭计有6处。
上世纪20年代开通的江头—五通的公路,在高林和湖边之间有五里亭,在祥店坪要进后埔处也有五里亭。从五通渡算起,大体上是五里一处。高崎—殿前—安兜—江头的道路,在殿前社东有一处,在薛岭社西有一处,也差不多相隔五里左右。薛岭—枋湖—钟宅的路上,在县后社东南也设一处,离薛岭大体也是五里。
以上这些边上的地名都叫“五里亭”。

本地五里亭的分布(底图为1947年厦门岛地图)

在高林和湖边之间的五里亭,孤零零地立在一大片稻田里,此处离五通码头约有5里,是当时驿道所留下的设施。其位置大约在今湖里万达广场的西侧。这个亭子原本在驿道路边,修建江头-五通的公路,公路不沿旧的驿道,五里亭便留在田地当中。该亭有4支石柱支撑,上面是简易的瓦盖,亭子不在路边了,农民用来堆稻草。
祥店坪的五里亭,用砖砌成的柱子,有单面墙,年代应较近。
县后公路边有一个五里亭,是县后华侨陈简捐建的。陈简在县后社大兴土木,建造了连成一片的4座双落大厝,同时在社后路边,建路亭供行人歇脚,位置在今双利工业园。此处除了公路,还有小路连接县后、尚忠,五里亭处在十字路口,大大方便了来往行人和躲雨的村民。
古时,从云顶岩边上的塔头、前埔一带要到同安、泉州,取道龙湫亭,过洪塘社的路边,也设有五里亭,其位置在今释门寺南侧,亭子用4支石柱支起屋盖。从这里到五通古渡的里程也大概也是5里。
殿前社东的五里亭处在殿前、高崎、安兜、寨上的十字路口,是砖砌的敞开式亭子,为殿前华侨陈宣志所建,位于今殿前加油站附近。陈宣志一家侨居马来西亚,事业有成之后,上世纪30年代在家乡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番仔楼,与此同时也捐建了这座路亭。

全禾汽车公司高崎线的“五里亭”站(转自《厦门指南》1931)

全禾汽车公司钟宅线的“五里亭”站(转自《厦门指南》1931)

薛岭社西的五里亭是枋湖富商廖成力所建的,亭子里的砖墙上嵌着捐造的石碑,其位置在旧铁路工区。薛岭龙源宫农历四月廿四做佛事要举行赛马,边上的马路是跑马场,五里亭一带,人头攒动,热闹非常。1924年,开通了江头—高崎、江头—钟宅的公路,此五里亭成了汽车站,乘车旅客在五里亭里候车,为大家所熟悉。

全禾汽车公司高崎线、钟宅线的“五里亭”站(转自《厦门工商业大观》1932)

修桥造路,善莫大焉。本地五里亭大多由旅居海外的侨商捐造,体现了他们热心家乡社会公益,造福乡梓的拳拳之心。如今,湖里东部特留有“五里亭”路名,也是对此善举的肯定和纪念。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五里亭虽算不上“长亭”,但确确实实立于古道边,为匆匆来往的行人遮阳避雨的画面,分明是一处曾经的乡村小景,一份难于抹去的乡愁。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经授权使用。
本文内容引用自“老禾山原住民”,经授权转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