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人预期寿命将达81.3岁!研究揭示地区与性别差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人预期寿命将达81.3岁!研究揭示地区与性别差异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936251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突破80岁大关!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柳叶刀》子刊发表最新研究,预测2035年中国大陆人口的预期寿命将达到81.3岁。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我国在医疗卫生和健康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还揭示了不同地区和性别之间预期寿命的差异。

研究背景与方法

预期寿命,即在当前各年龄组死亡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研究团队基于这一定义,对2035年中国大陆及其各省份人口的预期寿命进行了建模预测。

主要发现

研究显示,我国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将进一步增长:

  • 2019年:77.7岁
  • 2030年:79岁
  • 2035年:81.3岁

其中,女性预期寿命为85.1岁,男性为78.1岁。值得注意的是,到203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的概率高达93%。

地区差异

研究还揭示了不同地区预期寿命的差异:

  • 女性预期寿命:北京、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的女性预期寿命较高。其中,北京女性超过90岁的概率为81%。

  • 男性预期寿命:上海男性预期寿命最高,超过80岁的概率为98%。北京、浙江、广东、江苏和福建的男性预期寿命也表现突出。

  • 增长最快的地区:广东、北京、浙江和福建女性预期寿命增长最快,增长超过5岁的概率至少为53%。西藏、福建、广东和吉林男性预期寿命增长最快,增长超过4岁的概率至少为53%。

性别差异

研究指出,我国女性将比男性越来越长寿。2019年,女性预期寿命比男性高6.2岁,到2035年这一差距将增至7岁。广西、辽宁、广东和北京地区男女平均预期寿命差距最大,而吉林的性别差异最小。

长寿的关键因素

研究发现,预期寿命的增长主要得益于65岁以上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尤其是女性。这与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慢性病死亡率的下降密切相关。

健康生活方式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60%的慢性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为了实现健康长寿,建议做到“会吃、会动、会睡、会乐”:

  1. 会吃:合理饮食,避免高油高盐,控制体重。
  2. 会动:坚持运动,研究表明不同运动类型均能显著延长寿命,其中网球可延长9.7年,羽毛球6.2年,足球4.7年等。
  3. 会睡:保持充足睡眠,每天7-8小时最佳。
  4. 会乐:保持乐观心态,研究表明最乐观的人群平均寿命延长11%-15%。

结语

随着预期寿命的持续增长,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质量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长寿之路增添光彩。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