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内高管薪酬榜单公布,最高占全体员工薪酬的63%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内高管薪酬榜单公布,最高占全体员工薪酬的63%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20222A02N6K00

最近,钛媒体发布了国内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排行榜,数据显示,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依然占据榜单前列,而医药、汽车和芯片等行业则成为新的薪酬高地。其中,永泰生物高管薪酬占员工成本比重最高,达到63.38%。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份榜单背后的趋势和思考。

最近钛媒体对国内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做几个排名,有几个明显的趋势:
1、头部互联网依然强势
腾讯利润行业最高,5名高管薪酬超5亿,阿里高管薪酬合计3.01亿,刘强东通过2家公司年薪3.6亿。
2、医药+汽车+芯片是最热赛道
前20上榜公司,除4家互联网公司,后面是7家医药企业, 3家造车相关行业,3家为技术硬件设备厂商。
3、漏网之鱼是特殊个例
未能上榜的企业,不代表高管薪酬不高,像小米雷军在内的大部分高管年薪并未披露。没有上市的公司也不在此榜,比如华为。这里有历史原因,也说明行业处于调整期,需要个别对待。

高管薪酬排行榜

钛媒体总共做了两张表:一个按公司总额排名,一个是按高管个人排名:
大家除了关注总额(红字部分), 重点可以关注高管薪酬与员工薪酬的占比(黄色部分)。

医药行业对顶尖人才的依赖

高管薪酬占员工比最高的是医疗企业,如永泰生物、诺诚健华等,出现部分高管年薪超越公司员工总年薪一半的情况。其中永泰生物高管薪酬占员工成本比重最高,为63.38%。

具体例子,诺诚健华年销售收入仅为136.4万元,年亏损达4.64亿元,研发费用为4.03亿元,其高管薪酬合计为1.35亿元,占全体员工薪酬的比例接近40%。

这说明,医药企业对顶尖人才是依赖度是极高的。而且,医疗行业顶尖人才的培养难度大,周期长。大部分医药企业创始人、核心高管通常具备多年从医或科研背景,行业壁垒深而厚。

互联网行业比医药行业高管薪酬占比低,还有一个原因,互联网大厂的门槛越来越低,吸收了大量的密集型岗位的员工,稀释了公司高管薪酬占比。互联网大厂动辄就是几万人(美团、小米),十几万人的员工(阿里、腾讯)。

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吸引人才阶段

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以4.34亿元的年薪在个人榜夺冠,小鹏8个董事合计年薪4.4亿元,在公司榜中亚军。尽管小鹏后来官方回应说,高管的收入为多年累积的股权激励,并非一年中的收入。

再看一下,小鹏的同行理想汽车也是榜上有名,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年薪0.36亿,理想汽车CFO李铁年薪0.26亿,理想公司总体排进19,。

汽车行业高管薪酬高企,一是说明汽车业还处于大手笔“招兵买马”阶段,二行业竞争还处于早期,既拼市场与产品,又拼人才规模,两手都要硬。

大家看一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公司1月销售排名,差距还不是非常明显。查看去年数据, 2021年,蔚小理分别交付91429、98155、90491辆,距离年销十万辆仅有一步之遥。

展望2022年,行业估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年销量有可能首次突破500万辆。随着大众、丰田等传统企业加大电动车型的投放,以及更多新造车进入同一细分市场所造成的“内卷”,新能源汽车竞争压力也会变得更大。

教育界有一句话说,不能输在起跑线。新能源汽车其实在起跑线还不算远,接下来就看,哪一家公司在人才投入、组织规模、产品研发与交付能够突围。

补充两个想法

想法不一定正确,说出来跟大家一起思考。

亏损公司能不能发高薪?

号称年薪只有1元的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却在京东健康拿到了2.28亿元的年薪,占员工总薪酬的22.75%;在京东物流拿到了1.35亿元年薪,占员工总薪酬的0.45%;这两笔收入均为股份酬金,加起来甚至可以排到个人榜第三。

实际上,两家公司均处于亏损状态,京东健康是此次上榜的20家企业中亏损额度最大的,全年亏损170.72亿元。

包括小鹏汽车,2020年小鹏汽车研发投入为17.26亿元,销售收入为27.31亿元,全年亏损达27.31亿元,这次,披露的8个董事合计年薪为4.4亿元,尽管小鹏回应这是多年积累的股权激励,依然让人有所怀疑。

补充一个国外新闻,2月16日,美国最大股东代理咨询公司(ISS)呼吁苹果股东投票反对苹果CEO库克薪酬9900万美元(人民币约6.3亿元)。去年,库克获得薪酬,主要包括8200万美元股票,300万美元工资、1200万美元奖金。

ISS表示,这一数额“大大超过”同类公司给予的奖励。不过,股东就苹果高管薪酬投票只是一种咨询行为,董事会不必采取行动。当然,如果反对声音很大可能会影响苹果董事会,苹果声称未来做出薪酬决定时会考虑股东的反馈意见和股东投票结果。

亏损公司能不能给高管发高薪?
为什么发、怎么发、发什么,相信业内有很多说辞。
我们想问的是,员工代表、股民、媒体等第三方,有没有可能像苹果ISS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我们觉得,保持公司长期竞争力、保护高管利益并不冲突。

如何合理评价一家公司?

如今,评价个人能力,收入是最简单的指标,看国家和城市发展,GDP也是最简单的指标,而且还是一个国际标准。
看一家公司发展,似乎还没有形成一致性的看法,收入规模是500强最喜欢用的指标,股民最喜欢看的是股价,员工最在意的是收入,政府看重的是就业岗位和本地税收。
到底应该怎么评价一家公司?
——有人坚信,高管薪酬高、员工薪酬高肯定是一家好公司。这说明公司对外创造价值,对内尊重人才,愿意跟员工分享成长红利。
反向思考,政府管理的公交公司、地铁公司算好公司吗?他们亏损是常态,而且从高管到员工薪酬都不高,还同样卷。
——有人认为,上市公司相比不上市公司,大公司相比小公司来说……是好公司。至少上市公司有更强的监管,有更多的信息披露;大公司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大公司对个人宽容度更高。
反向思考,像华为、大量国企、欧洲老牌的家族企业,他们都不上市,算好企业吗?大公司规模大,的确不会轻易倒闭,那是不是也意味着论资排辈、组织僵化、个人沦为制度牺牲品难以避免?

从亏损发高薪和好企业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