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打开明代棺材,揭秘古人尸身不腐的奥秘
考古学家打开明代棺材,揭秘古人尸身不腐的奥秘
辛追夫人、凌惠平、楼兰美女、小河公主等一具具女尸的出土,让现代人不禁感慨古代人保存尸体的高超水平。江苏省泰兴市曾经多次出土不腐古尸,1980年的徐蕃夫妇、2002年的刘鉴、2011年的无名女性、2013年的何嵩都出土于500年前的明代古墓,它们不仅尸身不腐,皮肤尚有弹性,500年岁月洗礼后5具尸体不腐的奇迹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原因呢?考古专家们慢慢解开了这个谜题。
2013年12月,考古人员在江苏泰兴一处房地产工地发掘了17座明代家族墓,打开一个棺材却用了很大的力气,这个棺材的坚硬程度让考古队惊叹,好不容易用切割机才将其打开,墓主穿衣戴帽平躺在棺材里,皮肤完整,眉毛、胡须犹在,就连指甲都没有断裂,保存状况之好引起了考古队的好奇与兴趣。他们通过检测发现,棺材外有一层由石灰、沙子、糯米、鸡蛋清等混合而成的坚硬外壳,通过查找资料专家发现这就是明朝时盛行的浇浆墓葬,所谓浇浆墓葬就是用检测出来的几种原料制成的浇浆裹到棺材外面几层,使得棺材外部形成坚硬的外壳,从而阻止微生物和细菌入侵并腐蚀尸体。
不过,我们都知道,当尸体放进棺材时,本身就有一部分氧气,尸体体内微生物的滋生也会让尸体加速腐烂,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尸体不腐的呢?这就要提到泰州独特的葬俗了,去世的人要在凉爽通风的祠堂里停放几个月甚至几年,尸体下面垫上厚厚的棉被、草纸和灯心草,具有很强的吸水、吸油功能,所以尸体在下葬之前就已经开始木乃伊化。然后选择的棺木都是木质坚韧的柏木,棺内放置的石灰、香料,相当于干燥剂和樟脑球,起到杀虫、抗菌及防腐作用。加上厚厚棉被和衣物占据了棺材的大多数空间,棺材内部空间很小,容易造成缺氧环境。
所以这些古尸尸身不腐的原因有独特的浇浆墓葬、泰州独特的葬俗、棺材的原料、棺内放置的石灰、香料、灯心草等,所以棺材内外有着非常完善的保护措施,尸体也因此得以历经500年岁月沧桑依然完整的静静躺在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