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梗阻性黄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发黄。这种症状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胆总管结石、肝内胆汁淤积、胆管狭窄、胆管癌和胰头癌等。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胆汁流动受阻,引起胆汁淤积。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胆总管结石
由于胆石形成于胆囊或胆道系统中,导致胆汁流动受阻并刺激胆管壁,进而引起炎症和水肿。这会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流入肠道,从而回流至血液中。对于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可考虑定期复查超声以监测结石变化;对于有症状者,则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胆总管结石。
肝内胆汁淤积
肝内胆汁淤积是指胆汁在肝脏内部积聚,而不是通过胆管流出体外。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胆红素进入血液,引起皮肤和眼白发黄。长期胆汁淤积还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纤维化。酒精性肝炎患者应戒酒,配合营养支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则需遵医嘱使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胆管狭窄
胆管狭窄指胆管腔缩小或闭塞,影响胆汁流通,造成胆汁滞留和压力增高,进而诱发黄疸。这是由于胆管壁受到炎症、瘢痕或其他病变的影响而变窄所致。对于良性胆管狭窄,可以尝试经内镜逆行性胆管造影术(ERCP)下放置支架进行治疗;而对于恶性胆管狭窄,则可能需要行姑息性胆管空肠吻合术等手术方式来缓解症状。
胆管癌
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压迫或侵犯胆管,导致胆汁流通不畅,引起黄疸。癌细胞还会分泌一种叫做AFP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会干扰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对于早期发现且无远处转移的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晚期病例,化疗联合靶向治疗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胰头癌
胰头癌是一种发生在胰腺头部的恶性肿瘤,当肿瘤增大压迫胆管时,就会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引起胆汁逆流入血,出现梗阻性黄疸的症状。对于胰头癌患者,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如全胰腺切除术;术后还需要辅助化疗或放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建议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以及血液检测,以便及时发现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针对梗阻性黄疸,主要是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如胆总管结石可通过ERCP取石术进行治疗,而胆管癌则需遵循综合治疗原则,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方法。
本文原文来自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