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普|宝石的净度和晶体到底有什么不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普|宝石的净度和晶体到底有什么不同?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08A03KER00

相信各位宝石爱好者都知道,判断一颗彩色宝石的品质,免不了要通过颜色、产地、净度、晶体、大小、切工等等要素综合之后再来下结论。

而在这些要素里,最容易让人混淆的当属净度晶体两项。这两项难道不是一个概念吗?

No no no,虽然净度和晶体的优劣程度都由宝石内部的生长纹或包裹体来决定的,但它们对应的“赛道”却大相径庭:前者看“净”,后者看“透”。

净度

净度一般被分为五级:极难见、难见、可见、易见和极易见。

以肉眼来看,宝石净度其实被简化为三种:

一是看不见任何包裹体和瑕疵的高净度,能达到这个级别的宝石包括托帕石、黄水晶等等,这一类宝石本身就对净度比其他宝石要求更高;

二是有不影响宝石整体效果的少量包裹体或瑕疵,比如红、蓝宝石等等,它们的生成环境就决定了它们几乎不可能没有瑕疵,因此内部的包裹体和小裂隙都属于正常情况,只要从台面观察时没有影响美观的缺陷存在就不算大问题;

三是有明显包裹体或瑕疵但仍值得被接受,这个级别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祖母绿,其裂缝内含物种类之多之复杂,甚至被研究者称为“花园”。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存在——拥有星光效应和猫眼效应的宝石,它们正是因为内部含有大量按一定方向排列的包裹体才变得更加稀有。

晶体

所谓晶体,指的就是宝石的透明度——物体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一般可分为透明、亚透明、半透明、微透明和不透明。

而按肉眼区分,同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奶油体、玻璃体以及全净玻璃体。

奶油体,是因为宝石内部存在大量肉眼不可见的细微包裹体,导致宝石看起来朦胧不透,如同化不开的奶油一般;

玻璃体,则顾名思义,整体看起来仿佛玻璃一样通透,即使内部有少数包裹体或者裂纹也不会影响宝石“一眼望到底”;

而全净玻璃体就更上一阶,尽管所有宝石在显微镜下都无可避免微小包裹体,但能拿到这个头衔的宝石肉眼看起来澄澈程度几乎能够比肩完全干净的玻璃。

要知道,在其他要素相同的情况下,晶体好的宝石身价几乎可以翻两番甚至更多。

举个很直观的例子,上面两颗尖晶石都是7克拉+,都是肉眼无暇全干净,产地都是坦桑尼亚,颜色方面GRS给的也都是vibrant。但是!源头的采购价根据不同的渠道,左图是右图的2-3倍。没错,原因就在于晶体的差别。

祖母绿的例子更证实了这一点:同样是哥伦比亚顶级木佐色,左边晶体透亮无油,右边略雾微油,左边价格是右边的7倍以上!

不过凡事无绝对,既然净度那一项里有特殊,晶体这一项里自然也有例外——高品质的克什米尔蓝宝石内部含有极微小的包裹体,这些雪片状的内含物和乳白色的条带降低了蓝宝石的透明度,但却是造就克什米尔蓝宝石独一无二的“天鹅绒效应”的最直接因素。

图片来源:GIA、佳士得及网络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