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管结石饮食指导:从形成机制到饮食注意事项
肝胆管结石饮食指导:从形成机制到饮食注意事项
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其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肝胆管结石的形成特点以及相应的饮食注意事项。
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特点
1. 与饮食结构有关
研究表明,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结构会减少β-葡萄糖醛酸酶抑制物的含量,导致结合胆红素水解为不溶于水的游离胆红素,容易发生沉淀。此外,胆石间质主要由糖蛋白等黏液物质组成,这些物质是胆石形成的基础框架。
2. 与胆汁淤滞和胆汁动力学改变有关
肝内胆管结石,尤其是多发性结石,往往与胆管狭窄和胆道梗阻相关。当胆管发生狭窄或梗阻时,会导致胆汁动力学改变,引起胆汁淤滞、细菌感染和游离胆红素沉淀,再加上黏液脓性物的参与,最终形成褐黄色胆泥,进一步加重胆道梗阻并促进胆石的形成。
3. 与胆道感染有关
胆道感染,特别是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可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使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在胆道感染时,胆管炎性黏液物质增加,凝聚作用增强,加之钙离子等参与,就形成了以胆红素钙为主的胆管结石。研究显示,肝胆管结石中的细菌含量较胆固醇结石更多,且伴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比例较高,这都说明胆道细菌感染与肝胆管结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肝胆管结石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少吃多餐,营养均衡: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低脂肪,新鲜的鱼类、瘦肉、蔬菜水果等可以多吃,有助于补充维生素。主食以大米为宜,既能增加营养,又能起到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适量食用利胆食物:适当食用利胆食物可以增加胆汁分泌量,有利于肝细胞再生,便于小结石和泥沙样结石的引流排泄,还能减少新结石的形成。
限制胆固醇摄入:绝对不能食用内脏、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同时,避免食用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加工食品和高糖分的食物。
选择低脂乳制品:牛奶应选择脱脂奶。烹饪时口味要清淡,调味料应适量,避免辣椒、咖喱、芥菜等刺激性食物,忌酒及咖啡、浓茶。
避免刺激性食物:酒等刺激性食物会促进胃液分泌,胃液会刺激胆囊收缩,增加结石发生的风险,因此最好远离。
规律饮食:早中晚三餐的用餐时间应保持规律,不能时早时晚,甚至有时不吃。不规律的胆汁排泄容易导致胆囊中的胆汁凝固形成肝内胆管结石。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