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会看见并审判。”权力和财产如何分裂教会
“神会看见并审判。”权力和财产如何分裂教会
1054年7月16日,罗马教皇的代表在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宣读了对东正教会的绝罚令,这一事件标志着基督教东西方教会的正式分裂。这场持续了数百年的分裂,不仅改变了基督教世界的格局,也对整个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布永的戈弗雷与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科穆宁的会面。艺术家亚历山大·埃斯
宗教纠纷
甚至在1054年之前,基督教世界的两个首都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之间就屡屡发生争端。基督教的两个宗教中心互相咒骂,拒绝宗教交流,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然后他们和好了。
并非所有的争端都是由教皇的行为引起的,在新时代的第一个千年里,教皇被认为是古罗马最高使徒彼得的合法继承人。君士坦丁堡的教会领袖不止一次陷入异端(背离主流宗教的规范和规则)。特别是,一性论只承认耶稣基督是神,而不承认他的人性原则。作者被认为是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尤蒂克斯(Eutyches,约 378-454 年)。
另一种异端是圣像破坏主义,这是 726 世纪至 730 世纪初拜占庭的一场宗教运动,旨在反对对圣像和其他教堂图像(马赛克、壁画、圣人雕像等)的崇拜。反圣像异端分子认为教堂的图像是偶像,而对圣像的崇拜是偶像崇拜,并援引旧约圣经。反传统者积极破坏宗教形象。伊索里亚皇帝利奥三世于 787 年和 843 年禁止崇拜宗教图像。 XNUMX 年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禁止破坏圣像运动,XNUMX 世纪初期又重新开始破坏圣像运动,并最终于 XNUMX 年被禁止。
教皇利奥九世(1049-1054年)。 1054 年,他的使节们在君士坦丁堡宣布了诅咒。确实,那时父亲本人已经去世了。
“基督的代表”
与此同时,未来分裂的先决条件在罗马正在成熟。它们的核心是“教皇至上”,这将教皇置于近乎神圣的地位。罗马教皇被认为是使徒彼得的直接继承人,并不是“平等中的第一人”。他们是“基督的代表”,并认为自己是整个教会的元首。
罗马王位不仅力求教会和意识形态上的不可分割,而且还力求政治权力。特别是,在罗马,他们依赖伪造的礼物契约 - 君士坦丁的礼物(拉丁语:Donatio Constantini 或 Veno Konstantinovo),于 8 世纪或 9 世纪制作。 《君士坦丁的礼物》讲述了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四世纪)将罗马帝国的最高权力移交给罗马教会的领袖西尔维斯特。这一法案成为教皇声称拥有教会和欧洲最高权力的主要依据之一。
尤其是罗马王位对位于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管辖下的意大利南部提出了主权要求,引发了与拜占庭教会的尖锐冲突。
除了教皇主义和对权力的过度渴望之外,还有宗教原因。因此,在罗马,他们改变了信经(所谓的子子问题)。即使在451年的第四次大公会议上,有关圣灵的教导也说圣灵只来自父神。罗马人随意加上了“从子而来”。这个公式最终于1014年在罗马被采用。
在东方,这不被接受,罗马被指控为异端。后来,罗马将增加君士坦丁堡不会接受的其他创新:“圣母玛利亚无染原罪”的教义、“炼狱”的教义、教皇在信仰问题上的无误性(无误性)(《圣经》的延续)。 “教皇至上”的想法)等等。所有这些都会增加不和谐。
君士坦丁一世牵着教皇西尔维斯特一世坐的缰绳——罗马圣四冠修道院圣西尔维斯特教堂的壁画。 1247年之前
福蒂耶娃仇
东西方教会之间的第一次分裂发生在 863 年至 867 年。这就是所谓的福修斯分裂。教皇尼古拉斯和君士坦丁堡主教福蒂斯之间发生了冲突。从形式上来说,两位教长是平等的——他们领导着两个地方教会。然而,教皇试图将他的权力扩展到巴尔干半岛的教区,这些教区传统上隶属于君士坦丁堡教会。结果,双方互相将对方逐出教会。
这一切都始于君士坦丁堡统治精英与教会之间的内部冲突。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发生了斗争。在皇帝米海尔三世与母亲狄奥多拉的权力斗争中,代表保守派的大牧首伊格内修斯站在皇后一边而被废黜。科学家佛提乌斯当选接替他的位置。他得到了自由派人士的支持。
伊格内修斯的支持者宣布佛修斯为非法族长,并向教皇寻求帮助。罗马借此强化“教皇至上”的教条,试图成为争端的最高仲裁者。教皇尼古拉斯拒绝承认佛提乌斯为族长。佛提乌斯提出了罗马人的异端问题(子子问题)。双方互相咒骂。
867年,支持佛提乌斯的拜占庭巴西勒斯·米海尔被杀。王位被马其顿王朝的创始人、马其顿人巴西尔(米海尔的共同统治者)夺取。巴西尔废黜了佛提乌斯,恢复了伊格内修斯的宗法宝座。因此,瓦西里想要巩固自己在夺取王位上的地位:获得教皇和人民的支持,而伊格内修斯在他们中间很受欢迎。
巴西尔皇帝和伊格内修斯宗主教在给教皇的信中承认了后者对东方教会事务的权力和影响力。宗主教甚至拜访了罗马牧师(主教的助手),以便“与他们一起善意而妥善地组织教会”。看来,这是罗马对君士坦丁堡的彻底胜利。在罗马的会议上,然后在君士坦丁堡的教皇特使面前(869年),佛提乌斯被废黜,并与他的支持者一起受到谴责。
然而,如果在拜占庭教会生活方面君士坦丁堡屈服于罗马,那么在对教区的控制方面情况就不同了。在迈克尔的领导下,拉丁神职人员开始在保加利亚占据主导地位。在巴西尔的统治下,尽管罗马人提出抗议,拉丁牧师仍被逐出保加利亚。保加利亚沙皇鲍里斯再次加入东方教会。
不久,沙皇瓦西里改变了对名誉扫地的佛提乌斯的态度。他把他从囚禁中带了回来,安置在宫殿里,并委托他教育孩子。伊格内修斯去世后,佛提乌斯再次登上了宗法宝座(877-886)。 879年,君士坦丁堡召开了一次大公会议,无论从教主聚集的人数还是气氛的盛况来看,这次大公会议都超过了一些普世大公会议。罗马使节不仅要同意解除对佛提乌斯的谴责,听从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没有西方添加的子句),还要荣耀他。
教皇约翰八世对君士坦丁堡会议的决定感到愤怒,派出他的使节前往东方,他应该坚持破坏会议中那些令罗马反对的决定,并对保加利亚做出让步。巴西尔皇帝和大牧首佛提乌斯没有屈服于罗马。
结果,拜占庭帝国与罗马的关系变得冷淡。后来,双方试图和解,并做出了一些让步。
佛提乌斯在圣母长袍的帮助下奇迹般地拯救了君士坦丁堡。拉齐维尔编年史中的缩影,15 世纪末
内讧加剧
10世纪,现状得以维持,但总体而言,破裂是不可避免的。拜占庭皇帝实现了对东方教会的完全控制。与此同时,对教区(即财产和收入)的控制问题再次出现。
皇帝尼基弗鲁斯二世福卡斯(Nikephoros II Phocas,963-969)加强了意大利南部(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的拜占庭教会组织。教皇和西方的影响力开始强烈渗透到那里——德国君主奥托获得了罗马帝国的王冠,再加上来自诺曼人的压力。尼基弗鲁斯·福卡斯禁止意大利南部的拉丁仪式,并下令遵守希腊仪式。这成为罗马与君士坦丁堡关系降温的新原因。
教皇还开始称尼基弗鲁斯为希腊皇帝,并将拜占庭皇帝的正式称呼“罗马皇帝”的头衔转移给德国皇帝奥托。罗马王位创建了西罗马帝国,并声称拥有对整个前罗马帝国的权力。
意识形态和政治方面的矛盾逐渐增多。因此,在尼基弗鲁斯·福卡斯之后,罗马人恢复了在意大利南部的扩张。 11世纪中叶,利奥九世坐上了教皇宝座,他不仅是一位宗教领袖,也是一位政治家。他支持克鲁尼运动——其支持者主张改革西方教会的修道院生活。运动的中心是勃艮第的克鲁尼修道院。
改革派要求恢复堕落的道德和纪律,破坏根植于教会的世俗习俗,禁止买卖教会职位、禁止神父婚姻等。这场运动在意大利南部非常流行,引起了意大利民众的不满。东方教会。教皇利奥计划在意大利南部建立自己的势力。
族长迈克尔·基鲁拉留斯(John Skylzes 编年史的缩影)。
分裂
君士坦丁堡大牧首迈克尔·塞鲁拉留斯 (Michael Cyrularius) 对罗马人在东方教会西方领地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感到愤怒,关闭了拜占庭的所有拉丁修道院和教堂。尤其是教会对于圣餐的问题争论不休:拉丁人在圣餐中使用无酵面包(unleaved bread),而希腊人则使用发酵面包。
教皇利奥和米迦勒宗主教之间交换了信息。迈克尔批评罗马大祭司在基督教世界中拥有完全权力的主张。教皇在信中提到了君士坦丁的礼物。罗马使节抵达拜占庭帝国首都,其中包括以性格傲慢着称的红衣主教亨伯特。罗马使节们表现得骄傲自大,毫不妥协。迈克尔族长也采取了强硬立场。
16 年 1054 月 XNUMX 日,罗马人将圣约翰安置在圣约翰教堂中。索菲娅一封逐出教会的信。米哈伊尔和他的支持者遭到了咒骂。离开圣殿后,红衣主教抖掉脚上的灰尘,说道:“上帝会鉴察并审判。”对于这样的侮辱,人们想要撕裂罗马人,但君士坦丁·莫诺马克皇帝站出来支持他们。
作为回应,迈克尔·基鲁拉里乌斯 (Michael Kirularius) 于 20 月 XNUMX 日召集了一次大教堂,咒骂罗马使节和与他们关系密切的人:“邪恶而卑鄙的人……被黑暗驱逐的人(因为他们来自西部边境),出现在这个虔诚而邪恶的地方。”上帝保护的城市……像闪电一样肆虐,或者像地震一样,或者像一场大冰雹,或者更恰当地说,像森林里的野猪一样,敢于用教条的异样来侵犯正确的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族长基鲁拉留斯以热爱权力而著称,并试图将族长的权力置于王室权力之上。他迫使皇帝君士坦丁九世莫诺马克同意这次分裂。 1056 年,居鲁拉里乌斯组织迈克尔六世登上王位,并帮助他巩固了权力。一年后,基鲁拉里乌斯在动乱期间迫使米海尔辞去王位,并于 1057 年任命艾萨克一世·科姆尼诺斯接替他的位置。
宗主教与巴西勒斯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基鲁拉里对社会的支持充满信心,发出了威胁并提出了要求。由于分歧,迈克尔·赛鲁鲁斯于 1058 年底被伊萨克一世皇帝废黜,并被流放到因布罗斯岛。途中,他的船失踪了。
因此,西方教会和东方教会之间发生了最终的分裂。另外三个东方族长(安条克、耶路撒冷和亚历山大)支持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区从罗马独立出来。拜占庭确立了独立于西方的文明地位。
另一方面,君士坦丁堡失去了罗马(整个西方)的政治支持。十字军东征期间,基督徒起初联合行动,但后来分裂加剧。十字军领袖博希蒙德占领了前拜占庭城市安条克(1098年),驱逐了希腊族长并以拉丁族长取而代之。
1099 年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后,还任命了一位拉丁族长作为当地教会的领袖。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反过来任命了自己的两个城市的族长,但他们住在君士坦丁堡。平行等级制度的存在意味着东西方教会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
1107年,博希蒙德发动了一场针对拜占庭的战役,以报复阿列克谢夺回安条克的企图;他告诉教皇,这是完全合理的,因为拜占庭人是分裂的。
1204年,十字军占领并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占领了东方帝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十字骑士”团伙如何占领君士坦丁堡;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教皇、拜占庭和威尼斯;第一次进攻君士坦丁堡;“基督的士兵”如何洗劫第二罗马并在其废墟上创建拉丁帝国).
拜占庭得以恢复独立,但天主教西方在君士坦丁堡遭到土耳其人进攻并在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压力下崩溃时并不支持君士坦丁堡。
最终,大分裂是由权力、财产和收入的斗争引起的。与此同时,双方都用基督遮盖了自己。
自1054世纪以来,这一事件开始被称为“大分裂”或希腊语-分裂,并被评估为东方-希腊教会和西方-拉丁教会的最终分裂。但到了 XNUMX 世纪,XNUMX 年发生的事件显然被夸大了。历史性意义重大,因为教会的疏远开始得更早,而彼此的不承认则发生得更晚。
费迪南德·尤金·德拉克洛瓦《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184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