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与中国,位置相近,面积相当,为何命运完全不同?
欧洲与中国,位置相近,面积相当,为何命运完全不同?
欧洲与中国,一个在亚欧大陆的西端,一个在东端,位置相似,面积相当,但历史命运却截然不同。中国历史上多次实现大一统,而欧洲却始终未能实现真正的统一。这种差异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密码?
翻开世界地图,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欧洲与中国虽然分属亚欧大陆两端,但位置极为相似,面积也大致相当。然而,两者的历史命运却大相径庭。中国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华夏"便成为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最高政治理想。尽管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分裂乱世,但终究被汉唐元明清等统一王朝所取代。
反观亚欧大陆西端的欧洲,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与中国大致相当,但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却始终没有出现统一的时期。回顾欧洲历史,我们会发现:其实有不少雄心勃勃的君主试图完成欧洲统一大业。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的罗马帝国,是历史上首个可能统一欧洲的帝国。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海。遗憾的是,罗马军队虽多次与北部的日耳曼人、凯尔特人交手,却始终未能征服这些民族和地区。帝国后期,与中国古代王朝一样,罗马帝国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逐渐陷入混乱分裂状态。"一统欧洲"更是无从谈起。
公元8世纪,查理领导的法兰克王国逐渐崛起,先后征服伦巴德人、萨克森人、巴伐利亚人等诸多民族。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也迅速扩大,西南至厄布罗河,北临北海,东至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面包括意大利北半部。但查理去世后,帝国也在短时间内分裂了。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洛泰尔、路易和秃头查理签订《凡尔登条约》,将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分别为东法兰克王国、西法兰克王国和中法兰克王国。这三个王国也是法国、意大利、德国的雏形。
19世纪初,拿破仑带领法国又一次崛起,通过多次战争建立起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鼎盛时期的拿破仑帝国,疆域几乎覆盖了整个欧洲大陆。但随后拿破仑带领的军队,在莫斯科被库图佐夫打败。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失利,帝国随之瓦解。20世纪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算得上是最后一次武力统一欧洲的尝试,但结果同前几位差不多。最近这些年,欧洲区域内的国家,成立了欧盟,逐渐建立起统一的政治、经济、货币制度,算得上一次非血腥的、成功的统一。但与中国的统一相比,依然是"半吊子",且欧盟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能不能最终走下去、能走多久,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泱泱数千年历史,欧洲的统一之路,为何如此难走?首个原因就是欧洲民族太多,由此导致各民族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而不存在统一基础。时至今日,在欧洲这片土地上,依然有160多个民族,其中主要民族群体包括分布在德国、奥地利、瑞士、英格兰、荷兰等地的日耳曼人,分布在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等地的斯拉夫人,分布在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等地的凯尔特人,分布在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地的拉丁人。如此多的民族,不管语言上如何相似、地理上如何相近,各民族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同时,欧洲上千年的历史中,几乎没有统一的时期,让各民族去消除、融合彼此间的差异,反而是各民族间一直以来都是打生打死,几代世仇。这种情况下,想让各个民族和平共处,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这个方面,亚欧大陆东端的中国其实与欧洲面临着类似的情况,但为啥中国能统一起来呢?首先,中国现在是56个民族,在民族数量上连欧洲的零头都不到。即便如此,我们的民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比较严峻的。我们在建国前设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建国后又陆续设立了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
这几个地方的国土面积占到了我国国土面积的45%多。此外,在其他省内,根据少数民族聚集情况,还会设立自治州、自治县(自治旗)等自治地方。加上这些,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所占国土面积应该超过了50%。我们还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进了宪法,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执行,几乎每次重要讲话,都要提一提。这一切其实就是要保证,少数民族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为什么?因为"外人"处理会有矛盾,不利于团结。相比于汉族,少数名族的人们还享有诸多"特权"。我中学时期,遇到过几个少数民族同学,聊天时偶然听到他们讲,他们人死后不用火葬。此外,前阵子网上一些博主喜欢感慨,"几乎没见过新疆、西藏、内蒙的人出来打工""他们挣钱容易,很多都是隐形富翁"。不说完全一样,只能说十分相似。
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呢?就是要让他们吃饱穿暖、精神饱满、顺利发展。如此才能没有其他心思,才能和睦相处。此外,我国能把民族关系处理的十分不错,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汉族的人口规模和文化先进性。2020年七次普查数据显示,汉族人口12.86亿,占比91.11%。不仅是现在,自古以来,汉民族人口在绝大多数的封建王朝中都有绝对的数量优势。正因如此,才有更多的汉人走进少数民族聚集区,和他们交流、生活,一步步拉近了与他们的关系。而这些都是经历了数千年的时光,才达到了现在的状态。在文化方面,汉民族文化绝大多数时期是领先于其他民族的,无论是辽金等局部政权,还是元清等全国性少数民族政权,都大幅度吸收了汉民族的文化、制度内容。更明显的是,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了吸收汉民族先进文化进行的改革,直接把本民族融入了汉民族。
反观欧洲,不仅民族数量更多,在人口规模、文化先进行方面,也没有任何一方势力保持了突出优势,更重要的是不存在大一统的时期,让各民族弥补各自之间的裂痕。既如此,各民族间的矛盾只会越来越深,等到不可调和的时候,那只能"分开住"了,于是欧洲就出现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
对于阻碍欧洲统一的因素,地形是首要因素。之所以把地形作为首要因素,不是因为高大山脉阻碍了欧洲的统一,而是因为没有一个封闭的地形,可以让某个势力安稳发育。反观我国,差距就很明显。从周至唐,渭河沿岸、秦岭北麓的长安都是我国封建王朝建都的首选之地,它位于如今陕西省中部的关中平原之上。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接秦岭,北抵黄土高原,东西延伸约300公里,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
这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半封闭地形,区域内的平原和水源提供了优渥的耕种条件,可以为一支相当规模的军队解决粮草问题。若某个势力驻扎于此,进可以出潼关、逐鹿中原,退则可以据险而守、猥琐发育。无论是战国时期的秦、大一统的汉唐王朝,莫不如此。欧洲地形正与此相反。比利牛斯山脉挡在了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的连接线上,直接废掉了其"逐鹿中原"的可能;亚平宁半岛的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其遭遇与伊比利亚半岛如出一辙。巴尔干半岛被誉为欧洲火药桶,自己都顾不过来,即使有地形条件,也不可能好好发育。从西欧到中欧,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虽然物产丰富,但却没有好好发育的地形条件。只要别人来打你,就需要举全国之力应对,而没有以少量兵力守住关隘、不接战的可能。既然没有好好发育的可能,那就没有任何一方的实力畸高或者畸低,则任何一方都没有可能展开灭国大战物质基础。于是,欧洲就有了打了上千年,基本还是"解放前"的情况。
在阻碍欧洲的众多要素中,很多人可能会想到英国的均势策略。但英国的均势策略,只是因素之一,并不算是一个极重要或者决定性因素。所谓统一,是需要以国家整体实力作为基础的,只要某方势力拥有足够实力,英国采取什么策略,都阻挡不了欧洲统一的步伐。换句话说,在实力面前,任何战术性策略和阴谋,都是无用的。英国干预导致欧洲统一进程失败,在中国古代仅相当于关中平原的势力在华北平原上打了几次败仗。只不过在中国,你可以退守函谷关、继续发育,而在欧洲,你只能从头再来。因此,从根儿上说,还是地形的问题。再进一步说,战国时期的齐国,采取的其实是和英国一样的策略,对此,影视剧《大秦帝国》中的孙膑有着极为精准的描述。当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王问计于孙膑,孙膑回答:"齐国应该救韩","救韩的精要,不在争霸,而在维持天下均势。"但齐国最后的结果呢?还是被秦国灭了!因此,若欧洲大陆的某方势力拥有足够的实力,英国的均势策略,就不是一个重要阻挡因素,即使能阻挡一时,也不可能一直阻挡欧洲的统一进程。同时,若欧洲能有一段时期的统一,就有机会消除各民族之间的裂痕,上文提到"缺乏同一性"的因素也会逐渐淡化、甚至消失。阻碍欧洲统一的进程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无非就是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