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首推智能水果分拣设备:效率提升50倍,助力果农增收
海宁首推智能水果分拣设备:效率提升50倍,助力果农增收
近日,海宁市农业科技创新园迎来了一项重大科技创新——首台水果智能分拣设备正式亮相。这台由浙大-开浦联合研究中心研发的最新科技成果,在分拣效率、糖度精度和整体检测准确率方面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为当地水果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水果智能分拣设备的核心在于运用先进的技术对果实进行全面检测。与传统依赖人工的分拣方式相比,新设备通过重量、外观和内部品质的多重检测,实现了分拣效率的大幅提升。以红美人柑橘为例,该设备每分钟可完成约180个果实的分拣,每小时分拣量可达5吨,相比传统方式效率提升了50倍。
从技术层面来看,设备采用了多种先进的传感和检测技术。通过可见光相机和多视角偏振成像技术,可以识别果实的颜色、形状、大小及外部瑕疵;近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则能深入果实内部,精准测量糖分、酸度等关键参数,确保每一颗水果的品质可追溯、可控。
设备还配备了强大的控制系统,支持PC端和移动端的远程操作,为果农提供了更多便利。与阿里云服务器和工业网关的连接,使得品质检测模型能迅速更新,这种智能化管理不仅提升了分拣效率,还确保了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帮助果农更好地把控市场需求。
据海宁市农发公司海农供应链副总经理徐孝孝介绍,该设备的引进为周边近3万亩的水果提供了强大的分拣能力,预计可帮助种植户增收50%。这不仅是一次对传统农业模式的积极变革,也创造了20个就业岗位。
智能设备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分拣效率,还为园区的水果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计划引进智能运输机器人作为果园与分拣车间间高效运输纽带的背景下,这种智能化布局将推动园区向更高效的方向迈进。
未来,这台智能分拣设备预计还将应用于梨、胡柚、苹果等多种果品的检测,甚至还计划开发原浆果汁等增值产品,助力农民真正实现增收致富。通过智能化的分拣与检测,海宁市的水果产业正在迈向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海宁的这一创新不仅是科技与农业结合的一个缩影,也是对现代农业影响的深刻反思。在全球水果交易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如何依靠科技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每一个传统行业从业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海宁的智慧农业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借鉴,值得更多地区的农业发展者关注和尝试。未来,在科技的助力下,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农产品能通过智能化实现品质与效率的双重提升,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到水果的美好,而果农也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