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的行为习性与特点
鸭的行为习性与特点
鸭子是一种常见的家禽,不仅肉质鲜美,而且具有独特的习性。了解鸭子的行为特点,有助于更好地饲养和管理。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鸭子的主要行为习性,帮助读者全面认识这种可爱的水禽。
喜水性
鸭子属于水禽,天生喜欢在水中活动。它们在水中觅食、嬉戏和求偶交配,水中活动能力非常强。鸭子的蹼足结构特殊,组织致密且坚厚,这使得它们在水中游动非常迅速。在水中,鸭子每分钟可以游动50-60米,而在陆地上,它们每分钟也能行走45-50米。只有在休息和产蛋的时候,鸭子才会回到陆地上。
因此,宽阔的水域和良好的水源是饲养鸭子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
合群性
鸭子在野生情况下就有群居和成群飞行的习性,这种本性在驯养之后仍然保留。家鸭表现出很强的合群性,经过训练的鸭子在放牧条件下可以成群远行数里而不紊乱。
如果鸭子离群,它们会高声鸣叫,一旦得到同伴的应和,孤鸭会寻声归群。这种合群性使鸭子适于大群放牧饲养和舍饲,管理也较容易。
喜杂食,觅食力强
鸭子可以利用的饲料品种比其他家禽更为广泛,觅食力强。它们不仅能采食各种精、粗饲料和青绿饲料,还能吃昆虫、蚯蚓、鱼、虾、螺等,还善于觅食水生植物及浮游生物。
反应灵敏
鸭子对外界变化反应速度快,容易接受训练和调教。但鸭子性情急躁、胆小,易受惊而高声鸣叫,导致互相挤压。
无就巢性
经过长期人工选育,鸭子已经丧失了抱孵的本能(番鸭除外),这样就增加了产蛋的时间,而孵化和育雏则需要人工进行。
具夜间产蛋性
禽类大多数都是白天产蛋,而母鸭是夜间产蛋,这一特性为蛋鸭的白天放牧提供了方便。
夜间鸭子一般不在产蛋窝内休息,仅在产蛋前半小时左右才进入产蛋窝,产后稍歇即离去,恋蛋性很弱。鸭子产蛋一般集中在夜间12点至凌晨3点,若多数窝被占用,有些鸭子就把蛋产于地上。因此,鸭舍内窝位要足,垫草要勤换。
生活的节律性
鸭子具有良好的条件反射能力,活动表现出规律性。如在放牧饲养时,一天中的放牧、收牧、交配、采食、洗羽、休息、产蛋都有固定的场所和时间,而且每只鸭子的这种生活节奏一经形成不易改变。
如果原来的产蛋窝被移动后,鸭子会拒绝产蛋或随地产蛋。因此,一经制定的操作管理日程不要轻易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