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水月通禅意,山云寄野情,30句绝美禅意诗句,读完停止精神内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水月通禅意,山云寄野情,30句绝美禅意诗句,读完停止精神内耗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17A01ZCL00

所有的诗词都是作者情感的投射筒,漫步至溪流尽头,静坐赏云卷云舒。这是古代诗人的心境写照,在人生的晚年,他们选择远离尘世的喧嚣,悠然栖居于竹林幽居之中。闲暇之时,便随意踏青,任脚步随心所欲。疲倦之际,就择一处草地而坐,让身心得以休憩。想游则游,想止则止。怀抱一颗禅心,游走于人间天地,潇洒自在,无所拘束,岂不美哉!因此,不妨效仿古人,多走向户外,亲近自然。让脚步跟随心灵的指引,无论山川湖海,皆可成为心灵的寓所。在行走中体验生活的韵律,在静坐中领悟生命的云起云落。如此,方能拥有一颗淡然自若的禅心,畅游在人生的诗意画卷之中。

  1. 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
    ——岑参《太白胡僧歌》
    心如流水,清澈透明,身心如同浮云,不被世间的是非所牵绊。

  2. 忘机看白日,留客醉瑶琴。
    ——戎昱《题严氏竹亭》
    在明亮的白日下放下机心,流连在瑶琴的醉人旋律中,一种忘我、沉浸的艺术享受,超越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3. 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
    ——温庭筠《赠隐者》
    不问人间世事,以无心的态度度过此生,对淡泊名利、超脱物外生活的向往,禅意中渗透着洒脱与自由。

  1.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观赏莲花的洁净,便能领悟其不染尘埃之心,孟浩然借莲花寓言,提醒人们保持内心的纯净,远离世俗的污染。

  2. 远是非,寻潇洒。
    地暖江南燕宜家,人闲水北春无价。
    一品茶,五色瓜,四季花。
    ——张可久《四块玉·乐闲》
    远离是非,追求潇洒,江南的暖意、燕子的家园、水北的春色都是无价之宝。一壶茶、五色瓜、四季花,生活中处处都有禅意,处处都是生命的扩张。

  3.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
    溪边的花朵与禅意相互映照,彼此相对,无需言语,刘长卿借助自然景象,传达了禅意中的静谧与深邃。

  1. 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
    ——李嘉祐《题道虔上人竹房》
    诗的思绪与禅的心境一同沉浸在竹林的宁静之中,任凭流水流向人间。

  2. 水月通禅意,山云寄野情。
    ——释文珦《有客》
    水中的月影与禅的意境相通,山间的云雾寄托着野性的深情。

  3. 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
    ——唐寅《警世》
    面对世间的纷扰与是非,你需要忍耐,一半装作痴呆,一半装作聋哑,要学会淡然处世,避免被世俗所困扰。

  1. 守此幽栖地,自是忘机人。
    ——韦应物《园亭览物》
    守护这片幽静之地,便是那个忘记机心的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超脱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理想的追求。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望见远方的南山,田园生活的宁静画面,寓意着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内心和谐的生活态度。

  3. 山花落尽山长在 , 山水空流山自闲。
    ——王安石《游锺山》
    山花虽已落尽,山却依然长存;山水空流而去,山却自得其闲。王安石借山水之景,表达了对自然永恒和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展现了禅意中的淡泊与超脱。

  1.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天地默默运行,四季轮回不止,万物在大地的滋养下生生不息。

  2. 是非何处定,高枕笑浮生。
    ——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 其二》
    是非何处得以定论,不如高枕无忧,笑看人生的起起伏伏。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的矛盾与困扰,展现了禅意中的洒脱与超然。

  3.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白居易《初出城留别》
    我生来并无固定的故乡,心安之处便是归宿。

  1. 观水通禅意,闻香去染心。
    ——姚道衍《晚过狮子林》
    观赏流水能通达禅意,闻香则能净化心灵。

  2.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
    得失不再计较,是非亦无法察觉。对待生死、得失、是非的超脱与淡然,展现了禅意中的无我与空灵。

  1. 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苏轼《渔父》
    醉醒之间反复交替,一笑便能跨越人间今古的纷扰。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展现了禅意中的超脱与豁达。

  2. 扰扰人间是与非,官闲自觉省心机。
    ——张籍《寄梅处士》
    人间的是非纷扰不断,官职清闲时更能体会到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3. 世事劳心非富贵,人间实事是欢娱。
    ——白居易《老夫》
    世间劳心之事并非真正的富贵,人间实实在在的欢乐才是最重要的。

  1.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淡然超脱言语的描述,领悟禅意带来的喜悦,内心自然满足。

  2. 巧拙贤愚相是非,何如一醉尽忘机。
    ——白居易《对酒五首 其一》
    巧拙贤愚之间的评判形成的是非纷扰,何不一醉方休,彻底忘却机心。

  3. 岂住空空里,空空亦是尘。
    ——李咸用《赠山僧》
    空空如也的境界并非真正的解脱,因为即使是空空之中也充满了尘世的痕迹。

  4. 醉后有人醒,醒了无人醉。
    要识三千与大千,不在微尘外。
    ——陈瓘《卜算子》
    醉后有人醒来,醒后又无人再醉,要认识三千世界与大千世界的奥秘,其实并不在微尘之外。

  5. 一点灵光随落日,万端尘事付浮云,人世自纷纷。
    ——净圆《忆江南》
    心中的灵光随着落日消逝,万般尘世之事如同浮云般变幻无常,人间自有许多纷纷扰扰。

  6. 身外空名何足问,吾心已出第三禅。
    ——皎然《荅李侍御问》
    身外的虚名不足挂齿,我的心已超越了第三禅的境界。

  7.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太上隐者《答人》
    偶然来到松树下,高枕安睡在石头上,山中没有历法,寒冷过去也不知道年份。

  8. 萧条心境外,兀坐独参禅。
    ——戴叔伦《晖上人独坐亭》
    在萧条的心境外,独自静坐参禅。戴叔伦在《晖上人独坐亭》中描绘了禅者孤独而专注的修行状态,展现了禅修中的寂静与深沉。

  9. 书上无名心忘却,人间聚散似浮云。
    ——皎然《荅胡处士》
    书上的无名之物已被遗忘,人间的聚散如同浮云般变幻不定。对名利、人事的淡泊与超脱,强调了内在的平静与自由。

  10.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张问陶《禅悦二首·其二》
    只要心中光明如满月,即使身处家中也能享受到出家般的闲适与宁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