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黄河地理知识总结:从概况到高考考点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黄河地理知识总结:从概况到高考考点详解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18234476_100941

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不仅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也面临着诸多生态环境挑战。本文将从黄河的地理概况、开发价值、面临的忧患以及高考地理中重要的河流阶地知识点等方面,全面解析这条母亲河的自然与人文价值。

一、概况

  • 源头: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
  • 流经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区
  • 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 流程:5500千米(世界第五长),中国第二长河
  • 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
  • 流量: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
  • 上中下游支流及特征(分界是河口镇和桃花峪)
  • 上游:支流有洮河和湟水
  • 中游:支流有无定河、延河、汾河和渭河(其支流有泾河、洛河)等
  • 下游:几乎无支流,流域面积小
  • 入海:渤海
  • 水文特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大,水位变化较大,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冬季有结冰期;有凌汛。

二、开发

  1. 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水能资源蕴藏量在我国河流中居第三位。
  • 落差大:经过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特别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 分布:阶梯的交界附近。主要集中在黄河的上游和中游地区。
  • 主要的水电站:上游的青海龙羊峡、李家峡、甘肃的刘家峡、宁夏青铜峡;中游的河南三门峡、小浪底。
  1. 塑造了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

  2. 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塞外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重要的引用水源。

三、忧患

  1. 黄河的洪水: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有文字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大体经河北,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称为“禹河故道”。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起至公元1855年改走现行河道,其间1128年前,河走现行河道以北,由天津、利津等地入海;以后走现行河道以南,夺淮入海,灾害波及海河、淮河和长江下游约25万平方千米的地区。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惨重损失。1933年下游决口54处,受灾面积1.1万多平方千米,受灾人口达360多万人。1938年国民党政府扒开郑州以北花园口黄河大堤,淹死89万人,造成著名的黄泛区。
  • 原因

  • ①气候:大量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 ②植被和地上河: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剧增,造成下游平原地区河床抬高,加上人工筑堤,形成典型的“地上河”。

  • ③人类大量占用滩地、分洪区、泄洪区,造成汛期黄河干流水位高。

  • ④人为破坏黄河大堤,造成的人为溃题。(南宋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夺淮入黄河)。

  • 措施

  • ①上游: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修建水库,调蓄洪水。

  • ②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修建水库,调节洪水和调水冲沙。

  • 调水调沙就是借助自然的力量,依靠大型水库的人工调节,由小浪底水库“制造”一个含沙量小于20千克每立方米、流量约在26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每年的汛前,选择在6月19日至7月初进行调水冲沙,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持续10天以上通过花园口水文站,创造一种能够冲刷下游河床泥沙的“人造洪峰”,输沙入海。

  • ③下游:加固加高黄河大堤,疏浚河道;建立蓄洪区和分洪区;历史上束水治沙。

    【注意】黄河下游开挖入海新河道不可取。

  • a:如果开挖新的入海河道,河泥沙含量很大,过一些年又会出现一条新的地上河。

  • b:原地上河沿岸有大量的人口和城市,如果重新挖新河道,会造成该地区的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

  1. 黄河下游断流
  • 概况:断流始于1972年,在1972~1996年的25年间,有19年出现河干断流,平均4年3次断流。1987年后几乎连年出现断流,其断流时间不断提前,断流范围不断扩大,断流频次、历时不断增加。1995年,地处河口段的利津水文站,断流历时长达122天,断流河长上延至河南开封市以下的陈桥村附近,长度达683km,占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下)河道长度的80%以上。1996年,地处济南市郊的泺口水文站于2月14日就开始断流;利津水文站该年先后断流7次,历时达136天。1997年,断流达226天,为历时最长的断流。从2000年开始,随着小浪底枢纽一期工程竣工开始发挥调蓄工作,黄河断流现象停止。

  • 影响

  • 沿线水资源不足:沿线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严重不足,影响生产和生活

  • 对河道淤积和防洪的影响: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少,造成大量的泥沙在河槽淤积,更易发生洪涝灾害

  • 破坏生态环境:引起河道萎缩,导致滩区土壤化,破坏洄游性鱼类产卵繁殖

  • 河口地区,海水入侵、土壤沙化、盐碱化等,恶化河口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弱

  • 原因

  • ①大量流经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少,蒸发量大。如兰州段至河口段,流量呈减少趋势。原因如下:

  • 气候:流经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少,蒸发量大,支流少

  • 下渗:下渗作用强

  • 引水: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农业区,引水灌溉多

  • 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

  • ③下游地区为地上河,几乎无河流和地下水补给。

  • ④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弱,枯水期干流水量小。

  • ⑤黄河中上游地区人口和城市众多,工农业用水量大。

  • ⑥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和污染严重。

  • 【注】①②③为自然原因,④⑤⑥为人为原因。

  • 治理措施

  • 工程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

  •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 管理措施:统一规划、协调开发黄河水资源,如设立黄河水利委员会

  • 技术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工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其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加收水费;提高公民素质

  1. 黄河凌汛
  • 概念:凌汛也成为冰排,是冰凌阻水而形成的河流涨水。冰凌有时候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太高,最终漫滩或决堤,成为凌洪。
  • 时间:秋末冬初的封河期和冬末春初的开河期。
  • 条件
  • 有结冰期:有冰期的河流。(多指零度以下的河流)
  • 流向: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
  • 分布:主要集中在黄河上游的宁夏段和河套段;黄河下游的山东段。
  • 治理措施
  • 防:组织强大的防凌队伍,防守大堤,排查隐患,若遇险情,立即抢护
  • 蓄:利用干流上的大型水库,把上游来水蓄积起来,发挥截水拦沙的双重功效,在减少上游地区解冻之前的来水量的同时,尽量缓解下游河道的淤积,从而降低河道水位,增加大堤保险系数
  • 分:利用沿黄分洪工程和涵闸,分泄凌水,减轻对大堤的压力
  • 排:在容易形成卡冰的狭窄河段炸碎冰盖,打通溜道,使上游来冰顺利下排。而在河道上冰坝形成,并严重威胁堤防安全的情况下,就要用飞机、大炮、炸药等炸毁冰坝,疏通冰水,促使凌洪下泄,确保安全度汛

高考地理中,河流阶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河流阶地是指因河谷底部的河流下切,而被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

一、河流阶地

  1. 概念:河流阶地是指原先河谷的谷地,由于河流下切侵蚀而相对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顺河谷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简称阶地。阶地是由阶地面(原先河谷谷地遗留部分)和阶地坡(后期河流下切而成)组成,两者共同反映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1. 河流阶地的形成:形成阶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先发育一个相当广阔的谷底,后来河流向下侵蚀;河流阶地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 内力作用:地壳抬升(间歇性)
  •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持续性)
  1. 阶地特点
  • 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
  • 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1. 河流阶地分类:河流阶地按照物质组成和结构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三种类型。
  • 侵蚀阶地:又称为石质阶地,多由基岩(位于土壤及其他未固结的物质之下的固体岩石,或者在土壤及其他疏松物不存在处出现于地表的岩石)构成,由于当时水流流速大,侵蚀力强,没有或很少有河流堆积物覆盖,多发育在山区河谷中。
  • 堆积阶地:全为河流冲积物组成,在河流中下游,河流侧蚀展宽谷地,同时河流发生大量堆积,然后河流下蚀形成阶地,一般河流下切侵蚀的深度不超过冲积层的厚度。
  • 基座阶地: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超过了老河谷谷底而达到并出露基岩,上部由冲积物组成,下部则为基岩。
  1. 意义
  • 阶地是聚落和种植业选址的理想场所。阶地是聚落选址的理想场所,比如地形既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
  • 寻找矿产与建筑布局。阶地的冲积层中往往富含多种重金属砂矿,有利于寻找矿产;阶地也是公路、铁路建设以及城市、工厂、聚落分布的良好场所;在山区或丘陵地区阶地是主要的良田,在平原地区阶地也是很好的农作地区。
  • 河流阶地的特征可以反映新构造的活动方式。河流阶地的特征可以反映新构造的活动方式,例如根据阶地的错断分析构造运动的垂直活动幅度和期次;根据阶地水平运动分析断层走滑运动;根据沟谷两岸阶地面的高度差分析断层活动时间、形式、强度;根据阶地面挠曲变形分析构造活动的性质和强度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