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精准影像,技术先行—咯血术前CTA“一站式”检查
【医疗技术】精准影像,技术先行—咯血术前CTA“一站式”检查
咯血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疾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影像技术在咯血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院区引进的512层NeuViz Epoch无极CT,通过自主研发的咯血术前CTA“一站式”检查技术,为咯血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技术背景
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或肺组织出血经口咯出的症状,其发病机制包括支气管疾病、肺源性疾病、心肺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多种原因。咯血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支气管镜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栓塞止血等。其中,介入栓塞止血是指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出血动脉,从而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适应症广等优点,是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咯血部位可接受体循环和肺循环多重血液供应,在治疗前明确血管的病变状态对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院区于2024年引进512层NeuViz Epoch无极CT,影像团队针对咯血患者、根据临床需求提出并进一步设计了肺动静脉、支气管动脉“一站式”CTA联合扫描,并命名为咯血术前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
技术亮点
咯血术前CTA检查联合多Tracker技术及P3T注射技术提高了肺、动静脉和支气管动脉检查成功率、降低对比剂使用量和减少患者辐射。其中,多Trackers监测法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型CT增强扫描启动技术,仅超快球管转速的超高端CT可实现。如宽体CT探测器覆盖范围宽,球管旋转时间快(0.259s),切换时间快。
咯血术前CTA检查可以实现在一次对比剂注射下,对肺动静脉、主动脉及其分支(支气管动脉、甲状腺颈干动脉、肋颈干动脉、肋间动脉、膈下动脉等)进行血管成像的联合应用,可一次检查同时评估体循环、肺循环及肺部病变等情况。其能够达到较高的诊断价值和检出率,为咯血提供明确诊断的有效依据、术前和治疗指导,从而有利于临床医师掌握病变血管的起源、分支、走行和变异等重要位置、形态信息,为患者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这种“一站式”检查技术,避免了患者因多次检查导致重复的设备、材料及对比剂费用。
临床应用
病例展示(一)
多Tracker监测
肺动脉+主动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融合图像展示
病例展示(二)
肺动脉+主动脉+支气管动脉图像展示
病例展示(三)
支气管+支气管动脉+主动脉融合图像展示
病例展示(四)
支气管动脉+主动脉+支气管+胸部骨骼融合图像展示
病例展示(五)
肿块+支气管动脉+主动脉融合图像
为介入治疗提供精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