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意义:从福贵的故事中寻找生命的答案
活着的意义:从福贵的故事中寻找生命的答案
在余华的《活着》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生命故事。小说开篇,一位裸着脊背扶犁的老人,在寂静的田野里与一头老态龙钟的牛共同劳作。这位老人就是福贵,他的故事,展现了一种别具一格的生存哲学。
生活只是生活,不论慈悲与残酷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说,天地对万物并不存有分别之心,对待人和对待祭祀后被丢弃的草狗的态度是一样,并不会特别偏爱于人,也不会轻视其他物种。天地无谓仁慈或残酷,它只任凭世间万物自生自灭罢了。
有时候,我们感叹命运不公,指责上天待我们过于薄情,说起来,都只是我们的误解而已,真实的情况是,我们也像花花草草一般兀自生长,所以遇见阳光和煦是常事,遇见千里冰封也不稀奇。天地既不刻薄于谁,也不厚待于谁,我们如猛虎,也如蝼蚁,在天地看来,并无分别。
福贵的一生,经历了从富贵到贫困的转变,有家人的团聚,也有亲人的离别。欢乐或苦难,都是生命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天地无言,自然而成。
苦难是生活的常客,苦涩里或许藏着甘甜
福贵的一生充满了苦难。早年挥霍无度导致家道中落,被抓壮丁、亲人相继离世,这些苦难接踵而至。然而,每一次苦难来袭,福贵都能在伤痛过后,带着苦难的印记,继续生活。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福贵并没有从苦难中成就大事,但他学会了在苦难的间隙里看到幸福和欢乐。
福贵对家珍的回忆充满了温情,对儿女的回忆充满了疼惜和自豪。这些平凡的幸福,让福贵觉得这一辈子活得值。
活着本身就是生存的意义,无需向外寻找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会陷入"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思考中。托尔斯泰也曾为此迷茫,但福贵的故事告诉我们,活着本身就是意义所在。
福贵一无所有,没有财富、事业,也没有亲人和荣誉,但他依旧牵着老牛,慢吞吞地走在田埂上。就像福贵自己所说:"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通过福贵这个人物,作者想表达的是:"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本身就是意义所在,能在这世间活着,经历阳光或阴雨,走过春夏或秋冬,见证生和死,有过疼痛和欢乐,熬过困难和黑暗,这原本就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