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偏科”是“病”!得治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偏科”是“病”!得治啊!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126332006_583569

偏科是许多学生和家长都会面临的问题,但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偏科?偏科有哪些危害?又该如何预防和解决偏科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详细解析。

什么才算“偏科”

  1. 假性偏科
  • “石头老师,我孩子数学次次都学年前几接近满分,但语文就达不到这个水平,平时挺喜欢语文的,看的也多,就是考试分不高啊,100分的语文每次就90多,你说说这偏科多厉害啊!”
  • 此类家长请自觉面壁,您孩子的情况根本不算偏科,充其量是没好好学语文,或者学语文的方法有些小问题,需要稍加调整。并不是每科都达到最优秀的才算不偏科好吗!
  • 类似韩寒这种作文high上天,其他都不学;类似钱钟书这种语文英语全满分,数学15分;类似保送清华北大的那些数学拿金牌,语文不及格的孩子。
  • 此类也不叫“偏科”,这些孩子把全部时间投入到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中,在这个领域内拼尽全力,登峰造极,达到身边同龄人无法达到的层次,跟偏科毫无关系,他压根也没有想学习除了最喜欢的这个科目以外的学科。
  1. 真性偏科
  • 真的偏科一般都是这样的情形,优势的学科成绩还不错,但根本达不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在自己优势的学科付出的努力和得到回报,也只是比大部分孩子好那么一点,优势也是小优势。
  • 而在自己偏的那个差科目,表现得十分明显,比如兴趣极低,提起来就烦;比如说到那一科老师就闹心,气得不打一出来;比如成绩上其他科目都可以良好甚至优秀,这个科目连及格都吃力;比如在这个科目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收效甚微,成绩纹丝不动等。
  • 发生这些现象的时候,家长跟孩子就要注意了,这基本就是真性偏科,假性偏科一般都是暂时的,只要做些许调整,成绩自然上来,但真性偏科可就不一定了!

让那些鼓励“偏科”的人去死好吗!

大部分鼓励“偏科”的人的依据都很像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的一句话:“其实,所有的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找到你最感兴趣的事,而不是填塞知识。”

提提说得一点都没错!但人家是站在上帝视角说的这句话,而且人家也说了,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过程中的事儿跟最终是有区别的。

那些鼓励“偏科”的论点基本就是帮孩子发现兴趣,鼓励发展一个,没必要什么都会等等诸如此类,但这其中的问题就显现了:

  1. 发现兴趣跟鼓励有关,但不是只要鼓励,孩子就有兴趣了!
  • 真正有价值的“偏科”其实是类似韩寒、钱钟书那样的假性偏科,哪怕你没这么高的层次,至少也能有竞赛精神也好,但能让孩子愿意在一个学科吃苦,本身就是成就了,这件事儿不是家长老师随便鼓励几句就可以的。
  1. “偏科”失败的风险是致命的
  • 拼尽全力去“偏科”成为人才,和拼尽全力适应体制成为人才。这两种选择的风险,只要不傻都能看出来吧?
  1. 为什么一定要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孩子发现兴趣?
  • 盲目效仿国外是不合理的,基础教育阶段一定要发现兴趣吗?为什么不可以让孩子在大学的时候发现?

所以,当你深度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就发现,鼓励“偏科”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真性偏科百害无一利。

造成“真性偏科”的原因有哪些?

  1. 教师问题——重中之重
  • “老师是教书育人的,怎么会坑孩子?”
  •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超过半数真性偏科的孩子,都是被那一科的任课老师有心无心地给坑了!
  • 比如在某一学科上过度地批评孩子,尤其是直接上升到人身攻击的批评;
  • 比如老师的实力和能力严重不足,课堂无比乏味,让学生厌恶;
  • 比如老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不够职业,导致学生跟自己“结梁子”;
  • 比如老师对学生在这个学科的要求过高,达不到就批评惩罚等等。
  • 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厌恶这个老师,厌恶这个学科。
  • 一个孩子喜欢一个老师的时候,往往会更愿意在这个老师的学科付出努力,这个科目的成绩就会先好起来,而后获得成就感,就产生了良性循环;
  • 而一个孩子不喜欢甚至厌恶一个老师的时候,就不需要小石头多说了吧,结果一定是恶性循环。
  1. 选择逃避自己无法度过的难关
  • 你不得不承认,不是所有的困难都可以依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成年人有时候都需要陪伴、帮助和安慰,孩子更是。
  • 当一个“真性偏科”的孩子面对问题的时候,我心底深处一定也希望可以解决,哪儿孩子不希望自己门门100分?
  • 但面对这个弱科,孩子更多时候是手足无措的,他在学校在老师面前得到的鼓励是稀少的,面对落后别人的东西,面对别人会自己不会的题目,面对考试的压力,他肯定是做过努力的,但很多时候,短期的努力是没办法表现在成绩上的,坚持少量时间,又缺乏继续坚持的动力,孩子就选择了逃避。
  • 这时候大部分家长就是干着急,瞎催促,甚至批评孩子不努力,结果是帮了倒忙。而孩子,就更愿意在能够给自己成就感的地方努力,弱科越来越弱,变成了“真性偏科”。
  1. 相对先天弱势
  •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也存在。
  • 基因上存在弱势的孩子数量很稀少,很多家长张嘴就说孩子没天赋学不好,其实根本不是没天赋,孩子只是没有过人的天赋,其他跟其他孩子都一样,举个例子你就懂了:
  • 有的孩子一上学语文就差,家长就说没天赋,结果你一细问,家长自己就不看书,也不喜欢语文,家里面一点阅读的文化都没有,上学前孩子根本就没看过书,也没摸过书本,甚至拼音都没学过,那能不落后吗?
  • 这些相对先天弱势,与其说是孩子的,不如说是家长的先天弱势,你的教育就没规划好,跟孩子没关系!

怎么治“偏科”?

不管是假性还是真性的偏科,都是有办法的。

  1. 第一步:调整家长心态,越是急你越是不能表现的急,你的急躁就是孩子的压力,这种压力是不必要的。
  2. 第二步:跟孩子一起发现问题的根源,找到到底为什么孩子在这个学科上使不上劲儿的原因,可以参考前文的角度,确定好问题。
  3. 第三步:针对问题设计调整办法,疏导孩子的心理,鼓励孩子直面问题。
  4. 第四步:陪伴孩子从一点一滴的行动开始,孩子厌恶语文,那从跟孩子一起阅读探讨开始,孩子的老师不好,帮他找一个更好的课外老师等等。
  5. 第五步:借鉴自己学得好的科目的方法,逐步带动弱科,持续的鼓励,不以功利心学习,更多在乎孩子的行为,而不是成绩,他失望的时候,你更要发现他的优点,鼓励他继续努力。

中高考选科改革

中高考选科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可以一定程度的挑选更适合孩子的学科,重点发展。

  • 中考改革:
  • 高考改革:

大家心里一定要清楚,选择不同的科目直接会影响到未来报志愿,理科的物理和文科的历史,这是覆盖专业最多的副科,不要轻易放弃,在还有时间的时候,都可以试试是否可能让孩子喜欢上并找到这个科目的成就感。

人才的定义在变化

多元化的人才已经是这个时代方向了,你看看现在的就业形势就懂了,比如在互联网行业里面,你技术最牛可以给你一份不错的收入,但在技术牛的同时,如果精通产品和用户体验的话,估计你的身价会突破技术的屏障;再比如你精通读书写字,可以依靠写文章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但你同时又精通媒体,自己创办了自己的媒体,那你的事业将完全不同于之前的同行。

你会发现,那些正在走向成功的人,要么在某一领域真的登峰造极到一定的程度,要么是个跨界奇才,在多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建树,虽然单一看各个领域不是最顶尖的,但将它们一组合,就变成了无法被替代的人才。

多元化的发展是个趋势,也算是另外一条可以考虑的成才之路,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过早地把他压制在某个学科上,未免太过被动了吧。

总言之,未来,你的孩子所提供价值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他的发展,而产生这个不可替代性的根本,就是他的学习能力,学得深不深,快不快,思考是否创新,执行力是否足够等,都是他未来需要突破的瓶颈。

“偏科”跟这些比起来,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解决好这个,也算是莫大的收获了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