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次数与长寿有关!研究发现:每天排便在这个次数,身体更健康
大便次数与长寿有关!研究发现:每天排便在这个次数,身体更健康
李大爷最近有点烦心,以前他每天早上起床后都会准时去厕所“方便”,可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排便变得不规律起来。有时候两天才去一次厕所,有时候甚至三天都没动静,肚子还总是胀胀的,特别不舒服。一天,他在小区里散步,跟邻居聊起这件事。邻居一听,立刻严肃地说:“这可不是小事,我听说排便次数跟长寿有关系,你这情况得赶紧去医院查查!”李大爷一听,心里直犯嘀咕:排便次数还能跟寿命扯上关系?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排便次数藏着长寿密码?
李大爷的困惑其实也是很多人的疑问。确实,排便次数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在《细胞报告医学》上发表过一项研究,揭示了排便频率对健康的影响。研究人员对1400余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了调查,收集了他们的血液化学、肠道微生物组、遗传学等数据,并根据受试者报告的排便次数将他们分成了4组:便秘(每周12次)、低正常(每周36次)、高正常(每天1~3次)、腹泻组。
研究结果显示,便秘组的受试者由于粪便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内,肠道微生物会耗尽可用的纤维,转而发酵蛋白质,产生吲哚硫酸盐、甲酚硫酸盐等毒素,这些毒素会对身体造成潜在危害。而腹泻的受试者中,则多有炎症以及肝损伤。相比之下,每日排便1~2次的受试者,体内发现了与健康有关的纤维发酵肠道细菌,其整体健康状况更为理想。
国内的医学专家也对排便次数给出了建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徐志洁表示,23天排便1次或是1天排便13次,均属于正常现象;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郑丽华也认为,每日排便1~2次属于比较理想的状态,每日不超过3次均可。这说明,排便次数并不是越频繁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如何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了解到排便次数与健康的关系后,很多人可能会问:那怎么才能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呢?其实,这并不难,关键在于抓住两个黄金排便时间和选择合适的饮食。
两个黄金排便时间
在一天中,有两个时间段特别适合排便,分别是晨起和餐后。早上起来后,身体会产生起立反射,刺激胃肠道蠕动,帮助粪便排出。而餐后,胃肠道也会受到食物的刺激,唤起天然的排便反应。大部分国人习惯在晨起后排便,徐志浩医生建议,想要养成早上排便的好习惯,无论有便意与否,早起后都及时去厕所蹲会,每次5~10分钟即可。排便的时候不要玩手机、打游戏,要保持专注力,时间长了就能养成条件反射。
四种通便水果
对于经常出现便秘问题的人,可以通过饮食来调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胡雯推荐了四种水果,可以帮助缓解便秘:
- 火龙果:火龙果内的膳食纤维、果胶以及低聚糖含量都很丰富,进入体内后可促进大便生成,还对调节肠道菌群有好处。
猕猴桃:猕猴桃内的膳食纤维含量也很丰富,有研究发现每日摄入2个猕猴桃即可很好地减轻便秘和腹胀。
西梅:天然西梅汁内有丰富的水溶性天然果胶纤维、不溶性植物纤维,这两种纤维进入体内均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排便的次数。
牛油果:100g牛油果内的膳食纤维含量高达6.7g,且可以增加粪便的含水量,促进排便。但牛油果的热量不低,食用要注意控制量。
健康排便有标准
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副主任郑丽华指出,正常的粪便颜色应该为棕色条状、不粘连、气味微臭,每次排便5分钟即可解决,便后没有排不尽的感觉。想要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需要从细节上入手,做好两点很重要。
固定时间排便
每天早晨或是某个固定的时间点如厕,即便没有便意也要去蹲会厕所,时间长了之后就养成条件反射了。
饮食调整
经常便秘的人,日常要多摄入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主食可适当搭配粗粮。腹泻的人群要注意尽量不吃生冷、刺激性的食物,保持每餐细嚼慢咽。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本身排便规律的人突然便秘、腹泻交替出现,或是本身便秘的人突然开始排便次数增加,都要警惕可能是肠道健康出现问题所致,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排便是大多数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它对于健康而言非常重要。日常要注意观察排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守护肠道健康,就是守护长寿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