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逃跑的后果有哪些
犯罪嫌疑人逃跑的后果有哪些
一、犯罪嫌疑人逃跑的后果有哪些
犯罪嫌疑人逃跑,首先它属于逃避侦查和审判的行为。在刑事诉讼程序里,这并不能让其逃脱法律责任,反而会促使司法机关运用通缉等方式去追捕。从量刑情节方面来讲,逃跑可能被当作拒不认罪以及悔罪态度不佳的体现。要是最终被抓捕归案,在量刑的时候,法院有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加重处罚。就像在某些案件中,原本或许只会判处较轻的刑罚,然而由于逃跑行为体现出其对法律的抗拒,就可能会判处更重的刑期。在民事赔偿方面,倘若犯罪嫌疑人在逃跑期间有财产隐匿、转移等行为,那么就可能会加重其民事赔偿的责任。比如在侵权类的刑事案件中,对受害人的赔偿责任可能会因为逃跑期间的不当行为而有所增加。
二、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后怎么处理
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后,司法机关依下述流程处理:首先,司法机关展开讯问,以核实其身份、犯罪事实等相关事宜。认定投案自首时,需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且如实供述自身罪行。在侦查阶段,侦查机关会把自首情节与案件证据综合考量来开展侦查工作。到了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会依据自首情节以及犯罪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因素,来决定是否起诉以及提出量刑建议。在审判阶段,法院会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判。自首属于法定的可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法院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形,在量刑时予以体现。然而,若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罪行极为严重,即便有自首情节,也可能不会大幅减轻处罚。
三、犯罪嫌疑人自首可以减刑吗
犯罪嫌疑人自首属于法定的能从轻、减轻处罚的情形。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是可以给予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其中,要是犯罪比较轻的,还能免除处罚。从轻处罚就是在法定刑的幅度范围内判处相对轻一些的刑罚;减轻处罚则是在法定刑之下判处刑罚。然而,最终是否进行减刑以及减刑的幅度,并不是仅仅由自首这一个情节来决定的,法院还会全面考量犯罪的性质、情节、造成的危害后果以及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等诸多因素。比如,那些犯罪手段极为残忍、社会危害性特别大的案件,即便有自首情节,减刑的幅度也可能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