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盘点气候危机下各国减排措施
全球变暖:盘点气候危机下各国减排措施
2025年是《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然而美国却再次宣布退出这一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框架。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各国的减排行动和政策走向备受关注。本文将为您盘点近年来主要国家在应对气候危机方面的努力和进展。
美国:减排政策反复无常
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对能源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旨在限制碳排放,为美国的绿色转型奠定基础。
特朗普上台后则转向支持传统能源产业,反对过度支持可再生能源,甚至宣称气候变化是骗局,并退出《巴黎协定》。
拜登政府上任后迅速重返《巴黎协定》,提出2050年实现100%清洁能源经济的目标,并计划到2035年实现电力行业脱碳。
然而,随着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美国的气候政策可能将更加消极。他上任当天就宣布国家能源紧急状态,加大传统能源开采力度,取消电动车优惠政策,以"拯救美国传统汽车工业"。
欧盟:持续推动能源转型
欧盟通过《欧洲气候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2030年减排目标和2050年"碳中和"目标。具体措施包括:
- 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目标提升至40%
- 初级能源消费和最终能源消费效率分别提升36%和39%
- 扩大"排放交易体系"(ETS)的覆盖范围
- 推出"碳边界调整机制",对进口商品征收碳税
德国和法国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也制定了各自的长期减排战略。德国通过《联邦气候立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法规增强约束力;法国则将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减量目标从75%提升至"碳中和",并推出"绿色预算"制度监督政策落实。
日本: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日本政府于2020年出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绿色成长战略》,提出:
- 2030年碳排放比2018年减少25%
- 2050年实现碳中和
- 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50%-60%,氢能和氨燃料发电占比达10%,原子能与CCS火力发电占比达30%-40%
日本重点发展海上风电、储能电池、氢能和氨燃料等战略性产业,充分利用海洋风力资源,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中国:积极履行减排承诺
中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
- 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 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3年,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 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216吉瓦,占全球总量51%
- 新增陆上风电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66%
- 新增海上风电占全球总量65%
- 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49万辆,占全球总量64%
- 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6.4%,十年来提高了10.9%
与此同时,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2024年,世界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多地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气候变化挑战的严峻性再次凸显。分析认为,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推动能源转型、减少碳排放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各国应摒弃零和思维和政治偏见,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一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洁美丽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