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乐”被封杀,千亿产业怎么办?
“老头乐”被封杀,千亿产业怎么办?
“老头乐”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退出市场,要么进化成合规的机动车。
最近,全国各地开始严查低速电动车,“老头乐”成为整治重点。
“老头乐”为何会被封杀?这个千亿规模产业,将何去何从?
“老头乐”是一种戏称,正式名称叫“低速电动车”。这是一种三轮或四轮的电动车,常被中老年人用于短途代步,因此被称为“老头乐”。
“老头乐”自诞生起,便颇受争议。早在2018年6月,央视《焦点访谈》就点名批评了“老头乐”,称其虽然满足了市场需求,却也因为缺乏监管,存在大量问题。
当年11月,工信部等六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表示老年代步车属于此次被纳入监管的低速电动车范畴。当时的工作思路是“升级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除了要求各地清理整顿已有产能外,《通知》还严禁新增低速电动车产能。
2021年7月,北京打响了封杀“老头乐”的第一枪。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违规电动三四轮车管理的通告》,规定至2023年底过渡期满,违规三、四轮电动车将不得上道路行驶以及不得在公共场所停放。
大家注意,北京文件上写的是“违规电动三四轮车”,而非“老头乐”。是不是意味着,有的“老头乐”能够“躲过一劫”?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合规的电动三四轮车。按照规定,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要列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车辆性能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
二是要到机动车检测场完成验车程序后,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领取京B摩托车号牌。
三是驾车时驾驶人需持有相应准驾车型的驾驶证。
以上这三个条件,完全是按正规的机动车条件制定的。换句话说,在合规与违规之间,没有“老头乐”的生存空间。这也意味着,所有的“老头乐”都在封杀之列。
除了北京,其他地方也开始行动起来。2023年3月,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审议《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修订草案)》,加强对“老头乐”的监管力度。2023年4月15日,安徽省芜湖市在主城区设置电动三四轮车(“老头乐”载人三四轮电动车、行业及普通货运三四轮电动车)严管路段,通过严格措施全面加强管理。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王均金建议,国家要加速淘汰低速电动车等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由此可见,淘汰“老头乐”已是大势所趋。
因为方便、灵活、便宜,“老头乐”深受中老年人的欢迎。现在,为什么要封杀?
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安全。作为交通工具的一种,与电动自行车、机动车等一样,“老头乐”最关键和最基本的要求,不是便捷,而是安全。
如何做到安全?就拿机动车安全来说,既要做到机动车本身安全,也要做到驾驶员行为安全。以此为参照,再看“老头乐”:
一是产品不安全。大部分生产厂商未经工信部许可生产,未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老头乐”普遍存在做工粗劣,安全配置缺失等问题,很多“老头乐”还不符合制动、车身强度等安全技术标准。中国消费者协会曾为此做过碰撞试验。在32km/h的碰撞速度下,假人驾驶员都受到了颅骨、肋骨、股骨等不同部位骨折的伤害。注意,32km/h的测试速度,远低于“老头乐”很多时候实际的行驶速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此外,“老头乐”是电动驱动。为降低成本,不少“老头乐”使用低质电池,容易造成起火自燃。
二是行驶不安全。“老头乐”的驾驶员,恰恰是最大的不安全因素之一。从其用户看,大多是一些中老年人。他们没有接受系统的驾驶技术的训练、交通法规的教育,在路上行驶很随意,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更糟糕的是,“老头乐”既没有牌照,也不上保险。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的“老头乐”驾驶员一跑了之或没钱赔付,追责、赔偿也成了一件麻烦事。
工信部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8年,因“老头乐”引发的交通事故达到83万起,平均每年13.8万起,每天有378起,6年内有1.8万人因此丧命,有18.6万人受伤。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整治“老头乐”,势在必行。
此外,很多“老头乐”在造型上模仿保时捷、奔驰、宝马等品牌经典车型。“老头乐”山寨车型这种粗制滥造的山寨手法,不仅涉嫌侵权,对中国制造的形象也是一种伤害。
封杀“老头乐”,也带来了一些争论。毕竟,“老头乐”确实方便了一部分群体。有人质疑,“封杀”是不是“一刀切”?
“一刀切”诚然可能不是最佳选择,亦难以兼顾各方利益。但需知,不进行“一刀切”的前提是,可以进行“二刀切”,乃至“三刀切”。正如上文分析,在合规与违规之间,没有“老头乐”的生存空间。这也意味着,“老头乐”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退出市场,要么进化成合规的机动车。
对于“老头乐”而言,这两条路的结局是一样的。相关数据显示,从2013年开始,中国低速电动车市场连续数年保持着50%以上的高速增长,并很快就形成了年产100万辆、拉动经济1000亿元、上下游从业人员约100万人的产业规模。封杀势在必行,这个千亿产业又该何去何从?
目前看,“老头乐”厂商要想活下去,只有转型升级一条路。实际上,工信部动态更新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之中,已经陆续有低速电动三四轮车纳入其中。列入公告,意味着拿到了合法的“准生证”。
“老头乐”厂商转型的最大压力,来自正规汽车厂商。目前,汽车厂商面向微型电动车市场,已经推出了五菱宏光MINI EV、东风风光MINI EV、奇瑞QQ冰淇淋、吉利熊猫mini等多款车型。正规车企资金实力足、技术储备强、营销体系完善、品牌知名度高,进一步压缩了“老头乐”厂商的生存空间。
可以预见,随着整顿力度加快,“老头乐”行业即将面临一次市场的洗礼。希望残酷的市场竞争,能倒逼厂商推出一批价格相对便宜且合规的微型电动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