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张就腹泻,竟是因为...
一紧张就腹泻,竟是因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这种病症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本文将从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多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解读肠易激综合征。
概述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改变。典型的排便习惯异常可表现为便秘或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同时可有腹胀或腹部膨胀的症状。西医临床分型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
病理机制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情绪因素、饮食、药物或激素相关,以上因素均可促发或加重这种高张力的胃肠道运动。另外平素有焦虑症、恐惧症、成年抑郁症和躯体症状化障碍的患者,更易因情绪因素激发胃肠道症状。
诊断标准
此病临床的检验检查往往是正常的,那我们该如何来自行判断呢?
首先要在最近半年内、持续3个月存在下列症状,发作频率达2天/周:
- 异常排便频率:≤3次/周或>3次/天
- 异常粪便性状:块状便、硬便、松散便、稀水便
- 排便费力
- 排便急迫感或排便不尽感
- 排出黏液
- 腹胀
在此基础上若出现最近的3个月,至少有3天/月出现反复发作的腹部疼痛或不适,并具有下列症状中的2项或2项以上的可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 排便后症状改善
- 伴随排便频率的改变
- 伴随粪便性状的改变
发作时注意事项
补水:多喝水、及时补液防止脱水和虚脱。腹泻病人由于大量的排便,导致身体严重缺水和电解质紊乱,此时必须补充大量的水分,可以喝胡萝卜汁、苹果汁、西瓜汁等饮品补充水分和必需维生素。
注意排出:排出比止泻更重要。排泄往往是排毒的过程,可促进康复,所以当出现普通的腹泻时无需服止泻药,并尽可能少吃果胶、嗜酸菌、角豆粉、大麦、香蕉等延缓肠道蠕动的食物。但若超过48小时未能止泻,建议及时就诊。
适当理疗:当出现腹痛时,在腹部放置热水袋、热毛巾热敷,或在腹部按摩,行日光浴、温水浴等理疗有一定缓解作用。
以防传染:腹泻期间不宜为家人做饭,以防传染,需等到症状消除后。另外如厕后要记得洗手。
日常护理
- 调节情绪:解除紧张情绪、消除心理负担、增强信心非常重要。
- 规律作息: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加强锻炼,增进体质。
- 合理饮食: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冷过热的饮食,戒烟戒酒。腹泻者以少渣易消化的食物为宜;便秘者除多饮水外,应多食用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并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中医认识及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泄泻、腹痛、便秘的范畴。2011年发布的《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将IBS分为肝气乘脾证、脾胃虚弱证、寒热夹杂证、肝郁气滞证、大肠燥热证五型,具体症状见下表:
中成药
- 参苓白术颗粒:每次3-6g,每日3次,脾胃虚弱泄泻;
- 补脾益肠丸:每次6g,每日3次,脾虚或脾肾两虚型泄泻;
- 四神丸:毎次9g,毎日3次,脾肾虚寒型泄泻;
- 麻仁润肠丸:每次6g,每日3次,阴虚肠胃燥热型便秘;
- 便秘通:毎次1支,毎日2次,脾肾虚弱型便秘;
- 六味能消胶囊:每次2粒,每日2~3次,气滞肠燥型便秘;
- 乌梅丸:每次2丸,每日2-3次,寒热错杂、腹泻便秘交替型。
普通针刺
- 泄泻:多以足三里、天枢、三阴交为主。脾胃虚弱加脾俞穴、章门:脾肾阳虚加肾俞、命门、关元,也可用灸法:脘痞加公孙,肝郁加肝俞、行间。
- 便秘:多以大肠俞、天枢、支沟、丰隆为主。寒证加灸;热秘加合谷、曲池;气滞加中脘、行间,用泻法;阳虛加灸神阙。
岐黄针
多以脾俞、天枢、大肠俞、气海俞为主,双向调节胃肠脏腑功能。其特点为取穴精简,疗效显著。每次取2-3个穴位针对性治疗疾病,频次为2次/周,一个疗程8次。
肠易激综合症为良性疾病,预后良好,但易反复发作,需进行适当治疗才可逐渐好转甚至消失。
参考文献
[1] Mearin F,Lacy B E,Chang L,etal.Boweldisorsers[J].Gastroenterology,2016,160:1393-1407.
[2] Longstreth GF, Thompson WG, Chey WD, Houghton LA.Mearin F. Spiller RC.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 1480-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