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多地实行“套内面积”计算房价!西安...
重磅!多地实行“套内面积”计算房价!西安...
2024年楼市迎来多个“历史性”转变,其中“公摊面积”政策调整尤为引人关注。9月5日,湖南省湘潭市发布新政,允许房地产开发商按住房套内面积进行销售宣传。这一政策变化不仅引发市场热议,也让人们重新审视“公摊面积”这一长期存在的争议话题。
多地优化调整计价方式
事实上,湘潭并非首个提出可按住房套内面积计价宣传销售的城市。在今年,多个城市都对计容建面、得房率、阳台进深等方面做出了优化调整:
- 深圳《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修订内容中提到,避难层、机房等两大部分公共空间列为“不计容面积”;
- 在满足条件下可不计入建筑面积的凸窗,修订后进深也由0.6米增加至0.8米,“飘窗”面积将可加大一圈;
整体来看,这些城市提出的新规定主要围绕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按“套内面积”计价,另一种则是减少公摊面积、提高得房率。
“取消公摊”的争议与挑战
为什么大家都在呼吁“取消公摊”?这主要源于公摊面积的不透明性。一些开发商会利用公摊面积大做文章,通过各种手段让公摊面积变得“虚胖”。如果能把电梯厅、走道、墙体等每项公摊面积一一罗列清楚,让购房者清楚地知道自己买的房子公摊在哪里、面积有多少等,这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取消公摊也会面临一些挑战。所谓的公摊面积不仅仅包括电梯间和电梯,还包括梯井、管道井、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等。如果想减少公摊面积,那么将面临大堂、走道等空间变小的问题。
套内面积计价的现实考量
早在2002年,重庆市就率先成为我国首个取消公摊的城市。当时《重庆市城镇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要求——商品房现售和预售,都必须以套内建筑面积作为计价依据。后来重庆修改了计价方式,也就是说重庆并非取消公摊,目前使用的仍是两套计价标准。即按建面计价和按套内面积计价,两套计价方式都写进合同,但房屋总价不变,仅有套内面积单价高于建面单价的区别。
对于购房者来说,这只是简单的转换计价方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取消公摊!再直白点来说,无论是按照建筑面积还是套内面积计算,购房者的成本其实并没有发生变化!
比如,原本建面约100㎡、单价1万的房子,总价是100万;取消公摊后,套内面积变成了80㎡,但单价变成了1.25万,总价还是100万...
说实话,如果现在商品房以套内面积计价销售这件事本身其实不难,难的是什么?是将建筑面积换成套内面积后,围绕套内面积的一系列税费政策及配套制度的转变!
从建筑面积变成套内面积的角度来计算,理论上物业费是会变少的。还有暖气费、房屋维修费等一系列与建筑面积相挂钩的,或许会迎来价格上涨。既然建面100㎡和套内面积80㎡是一个概念,1万元/㎡的房价必然调整到1.25万元/㎡,以保证100万的房屋总价不变。
原来按照建面缴纳的各种物业费、个税、契税,也都将涨价,以补齐公摊取消后的差价。除了一些基本的费用以外,税费的变化同样不容忽视。改成套内面积后,税费的标准面积应该定为多少,税费会比原先贵还是原先便宜呢?
还有一点,公摊全面取消后,对于之前买过房子的家庭而言,此前交过的物业费等各种费用,该退回吗还是“抹过”不谈呢?
所以,关于套内面积计价的普及、解释辩论等后续细则的推出,还是值得推敲的。再次强调,“按套内面积计价宣传和销售”在相关税费和配套制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只是一种计价方式的变化,对购房者更有价值的还是“得房率”提升。
当然,希望西安也能加快相关的优化,在新的计容规则下,得房率得到质的提升,这种做法的好处在某种程度上也抵消了“公摊”,提升房屋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