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1位“守鸟人”应聘成功,让大自然富有诗意就是值得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1位“守鸟人”应聘成功,让大自然富有诗意就是值得的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28A09GXK00

浙江自然博物院中华凤头燕鸥研究和保护团队成功招募11位"守鸟人",他们将负责浙江三个无人岛的燕鸥监测工作。

食宿全包,300元一天,一边海岛度假一边拿工资,这份"守鸟人"的工作是不是令人心驰神往?前段时间,这条招聘信息火爆网络。3月25日,浙江自然博物院中华凤头燕鸥研究和保护团队公布了2024年海岛繁殖海鸟监测员招募情况。项目组一共收到来自全国3388份有效报名信息,经过筛选、面试,11位年轻人成为今年浙江三个无人岛的"燕鸥守护者"。


“守鸟人”在岛上的艰苦生活,木板房就是观测点(图源:潮新闻)

据介绍,"守鸟人"这项工作只是看上去很美,实则是一份严谨而艰苦的科研工作。为了监测,必须和鸟儿们同步作息。每天6时起床,晚上接近凌晨休息,早上在观察木屋观测,晚上一帧帧观看视频监控,记录、整理监测数据,填写繁多的表格。

"光是记录这一项工作,就要精确到每一分钟,这就显得比较枯燥。"以为"守鸟人"只是看鸟看风景,生活充满了诗意,那就想错了,在无人岛生活,会有诸多不便,岛上没有淡水,做饭等物资都要靠运输过来,电力也很紧缺,尤其在盛夏,湿热难耐。蛇类是燕鸥的一大天敌,捕蛇也是"守鸟人"的工作之一,还可能会被蜈蚣咬。监测员岗位上岛的时间分两期,每一期都要持续两三个月。

因此,"守鸟人"招聘最看重的是有没有丰富的参与鸟类科研项目的经验,以及从事科研的能力。有的应聘者表示从小就喜欢野生动物,也有的应聘者认为这工作很有诗意,这两类报名者恰恰都难以通过应聘。

"守鸟人"的辛苦,也表明保护自然环境的不易。虽然守鸟的生活没有诗意,但如果让自然生态得到恢复,让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大自然有了诗意,那么再多的艰苦也是值得的。

以朱鹮的保护为例,背后就是"守鸟人"在经历艰辛的付出后,创造了从7只繁衍至7000多只的奇迹。

朱鹮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类之一,被誉为"东方宝石"。1981年,世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被重新发现。两年后,一名女大学生常秀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省林业厅,从此成了"朱鹮妈妈",开始了数十年的守鸟生涯。

常秀云在山里一住就是几个月,在朱鹮筑巢的树下搭棚拉网,24小时值守,帮朱鹮驱赶天敌,投喂食物,防止幼鸟掉落……最初的生活条件简陋,床上只有一层稻草和一张床单,天亮后发现,身上满是疙瘩,原来是被臭虫叮了一夜。

尽管付出很多,保护成果一开始并不理想,朱鹮数量多年来一直在个位数徘徊。1991年,常秀云率团队开始着手朱鹮人工孵化的研究。"天天用望远镜盯着朱鹮的巢,观察成鸟孵卵的方式、时间、间隔、次数等,为人工繁育积累数据和经验。"1993年,第一只人工孵化的朱鹮终于破壳而出。

人工孵化+自然繁育,使朱鹮数量明显上升,2000年时,朱鹮已达100多只。此后保护工作进入了快车道,朱鹮的数量也呈几何倍数增长。

朱鹮从7只繁衍至7000多只,看起来是一串数字的变化,背后是"守鸟人"一言难尽的付出。作为中华凤头燕鸥的"守鸟人",其工作的意义不亚于守护朱鹮。

中华凤头燕鸥是世界"最濒危的100个物种"之一,作为极度濒危物种,它的濒危等级要高于大熊猫两级,因为数量稀少、行踪神秘被誉为"神话之鸟"。2004年浙江自然博物院的鸟类科研人员在浙江宁波象山韭山列岛发现了20只成鸟,自此拉开保护和繁育"中华神鸟"的序幕。


中华凤头燕鸥(图源:潮新闻)

可见,当好中华凤头燕鸥的"守鸟人",任务艰巨,使命光荣。鸟类是人类的伙伴,保护好鸟类,也是保护好自然生态,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人类为此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要说工作中最有诗意的地方,就是成功观测到一对中华凤头燕鸥在燕鸥招引场产下一枚蛋,这意味着守护有了成果。

如果哪天中华凤头燕鸥的种群也得到了恢复,那么,岛上"守鸟人"的奉献同样功不可没,向他们的克难前行表示致敬,期待他们也有创造奇迹的一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