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长盛轴承开年已上涨250%,为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长盛轴承开年已上涨250%,为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ueqiu.com/1432695240/324631613

2023年,中国资本市场持续震荡,但一家名为长盛轴承(股票代码:SZ300718)的浙江民营企业却以惊人的涨幅成为市场焦点。截至9月末,长盛轴承年内股价累计涨幅超过250%,市值从年初的不足40亿元攀升至近140亿元。这家主要从事自润滑轴承研发与制造的企业,为何能在经济增速放缓、制造业承压的背景下逆势崛起?其股价暴涨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

赛道突围:新能源+高端制造的“隐形冠军”

长盛轴承的主营业务是自润滑轴承——一种无需外部润滑、耐磨损、寿命长的关键机械部件。过去,这类产品的应用场景集中在传统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但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长盛轴承找到了新的增长极:新能源产业链。

在风电领域,自润滑轴承是风机偏航系统、变桨系统的核心部件。一台5MW的风机需使用超过2000套自润滑轴承,而长盛轴承凭借高性价比和技术突破,已进入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头部企业的供应链。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趋势也为公司打开增量空间: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的电池包结构件、底盘系统中,自润滑轴承逐步替代传统滚动轴承,帮助车辆减重并提升能效。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相关业务营收占比从去年的28%提升至42%,成为业绩爆发的核心驱动力。

技术层面,长盛轴承的“护城河”在于材料研发。其开发的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突破了国外企业对高端产品的垄断。财报显示,公司研发费用率连续三年保持在5%以上,2023年上半年获得12项发明专利,涉及石墨烯改性涂层等前沿技术。这种“专精特新”特质,恰好契合当前政策对高端制造的支持导向。

业绩兑现:订单放量与利润率跳升

股价上涨需要业绩支撑。长盛轴承2023年中报显示,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8%,净利润同比增长142%,毛利率从2022年的32%提升至38%。这一飞跃式增长,源于两大结构性变化:

其一,海外市场爆发式增长。公司早年通过收购德国CSB公司布局全球化,2023年欧洲新能源设备需求激增,叠加国内竞争对手受制于贸易壁垒,长盛轴承对欧洲出口额同比增长120%。其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展推出的“免维护轴承解决方案”,已获得西门子、ABB等工业巨头的长期订单。

其二,产能释放与成本优化。2022年投产的浙江嘉善智能制造基地,使公司产能提升40%,同时通过自动化改造,人均产值提高25%。规模效应下,单位成本下降约15%,进一步增厚利润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180%,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92天缩短至67天,显示其增长并非依赖账期扩张,而是真实的市场需求驱动。

资本推手:主题炒作与价值重估的交织

业绩向好之外,资本市场的情绪共振同样不可忽视。2023年,A股市场呈现明显的“脱虚向实”风格,高端制造、专精特新等主题持续升温。长盛轴承的暴涨背后,暗合三大资金逻辑:

1.新能源产业链的“填平洼地”效应:当宁德时代、隆基绿能等龙头估值承压时,资金向产业链中上游具备技术壁垒的“小巨人”扩散。长盛轴承动态市盈率从年初的20倍升至当前的45倍,反映市场对细分领域龙头溢价率的认可。

  1. 国产替代的想象空间:全球自润滑轴承市场约80%份额被德国舍弗勒、日本Oiles等企业占据。随着国内厂商技术突破,机构预测未来5年国产化率将从15%提升至30%。长盛轴承作为行业龙头,成为主题资金配置的重点标的。

  2. 游资与机构的合力:龙虎榜数据显示,6-8月公司股价主升浪期间,机构席位累计买入超5亿元,同时江浙游资频繁现身。这种“机构打底+游资助推”的模式,放大了股价波动。

隐忧与挑战:高增长能否持续?

尽管涨势如虹,但长盛轴承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

行业周期性风险:新能源设备需求与政策补贴高度相关。若欧洲风电投资放缓或国内新能源汽车增速下滑,可能引发订单波动。

技术迭代压力:固态电池、氢能源等新技术路线若颠覆现有设备架构,或将导致产品需求结构性变化。

估值透支风险:当前市盈率已高于机械设备行业平均水平,若后续季度业绩增速不及预期,可能引发估值回调。

未来展望:从“黑马”到“白马”的进化之路

对于长盛轴承而言,短期股价暴涨既是市场对业绩的奖励,也是对其未来战略的押注。公司管理层在近期投资者交流中透露,正在推进三个方向:

  1. 纵向延伸:开发集成传感器的一体化智能轴承,切入工业物联网场景;
  2. 横向拓展:进军航空航天、核电等高端领域,目前已完成相关资质认证;
  3. 全球布局:计划在墨西哥设立生产基地,规避贸易壁垒并贴近北美市场。

若这些战略落地,长盛轴承有望从细分赛道龙头升级为全球化的高端零部件平台。但资本市场从来都是预期与现实的博弈,这家浙江民企能否真正穿越周期,仍需时间检验。

结语

长盛轴承的暴涨故事,既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微观缩影,也是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价值重估的生动注脚。其后续走势,或许将为我们观察高端制造投资逻辑提供一份经典案例。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在追逐高增长的同时,更需冷静审视技术壁垒、行业景气与估值的动态平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