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中国历史大分裂:南北朝、五代十国
一文了解中国历史大分裂:南北朝、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从春秋战国到南北朝,再到五代十国,这些时期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崛起与陨落,也孕育了璀璨的历史文化。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两次重大分裂时期:南北朝与五代十国。
南北朝时期:东晋至隋朝
北朝:前秦 → 北魏 → 北周 → 隋朝
南朝:东晋 → 宋、齐、梁、陈
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导致西晋政权摇摇欲坠。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少数民族纷纷入侵中原,北方汉族几乎被胡人灭族,中原人口从1600万锐减至400万,十室九空。
311年,匈奴贵族与羯族联军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316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俘虏晋愍帝,西晋灭亡。317年,西晋皇室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东晋,统治南方长达104年。
东晋统治期间,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十六国政权,主要由匈奴、羌族、鲜卑、氐族、羯族等少数民族建立,以及汉人建立的两个小政权。这些政权包括五个凉国、四个燕国、三个秦国、两个赵国,以及大夏和成汉。
东晋统治者不忘北伐收复失地,涌现了祖逖、桓温、谢玄等英雄豪杰。祖逖在司马睿的支持下,北伐后赵石勒,收复黄河以南地区。桓温平定巴蜀成汉政权,三次北伐,虽未成功,但声名大振。谢安在淝水之战中,指挥侄子谢玄大败前秦苻坚,留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
苻坚统一北方后,急于进攻东晋,自以为“投鞭断流”,轻视东晋。然而,谢安指挥的北府兵在谢玄率领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苻坚受伤逃回淮北,仅剩十余万残部。东晋大胜的消息传到建康,谢安正在下棋,看完捷报,继续下棋,只淡淡地说:“孩儿们胜利了!”
公元404年,东晋北府兵将领刘裕平定桓玄之乱,掌握了东晋政权。417年,刘裕灭亡后秦,占领关中。420年,晋恭帝被迫让位,刘裕建立南朝刘宋政权。
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在太武帝拓跋焘的带领下,陆续灭掉北燕、大夏、北凉等政权,于公元439年完成北方统一,南北朝正式进入南北对峙状态。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北周于公元557年成立,24年后灭北齐,完成北方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文帝杨坚派杨广灭陈,统一南北。
五代十国时期:唐宋之间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成为五代十国历史时期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中原地区先后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合称五代。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与中原五代并立的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合称十国。
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朝仍运作了150年左右,但安史之乱并未被唐朝自身力量镇压下去。安禄山死于儿子安庆绪之手,安庆绪又死于史思明之手,史思明死于儿子史朝义之手,最后叛军的主要将领又叛变了史朝义。因此,安史之乱的被平定只是镇压了以史朝义为核心的势力,而原属叛军系统的河北藩镇势力并未受到打击,反而进一步膨胀。
公元884年六月,黄巢起义被镇压后,唐朝的统治根基已完全动摇。唐朝朝廷军事支柱神策军在战争中消耗殆尽,江南赋税也指望不上了。唐朝不得不授权地方藩镇自行募兵,包括李昌符、王重荣、诸葛爽、孟立方、李克用、朱温、秦宗权、时溥、朱宣等。数年后,王建入川与西川节度使陈敬暄争夺地盘并阻断剑阁,巴蜀及其南方的岭南脱离朝廷管辖。
这时的李唐皇室已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心,各路藩镇势力轮番登场。首先登台的是朱温和李克用这对宿敌。朱温本是砀山无业游民,后追随黄巢起兵,逐步晋升为大将。李克用出自突厥沙陀部族,本姓朱邪。
882年,李克用二次受敕勤王,同年朱温从黄巢阵营转投李唐阵营并被唐僖宗赐名“全忠”,任宣武军节度使,治汴州(今河南开封)。后在中原之地与李克用、时溥等一起镇压黄巢,并招降黄巢余部。黄巢死后,朱温进一步以汴州为基地,扩张领土。904年,朱温为控制朝政,杀害唐昭宗,立唐哀帝,诛杀宦官及朝臣,造成“白马之祸”。
公元907年三月,朱温逼迫唐朝最后一代皇帝唐哀帝李柷“禅位”,立国289年的大唐王朝覆灭。朱温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李克用作为朱温的老对头则继续使用唐年号。908年正月,53岁的李克用去世,李存勖即晋王位。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阳,史称后唐。
933年十一月,后唐明宗李嗣源驾崩后,其养子李从珂取得帝位。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因手握重权引起李从珂猜忌。936年,石敬瑭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支援,建立后晋王朝,后唐灭亡。
李昪于公元937年在江南地区建立南唐,定都江宁(今江苏南京),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南唐后主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词作成就最高,号称“千古词帝”。974年,宋军大举征南唐,李煜虽坚持抵抗,但最终兵败投降,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978年七夕之夜,因词作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触怒宋太宗赵光义,在李煜生日宴上,被御赐含有“牵机药”的毒酒身亡。
944年后晋石敬瑭去世,儿子石重贵即位,不愿向契丹臣服,上表称孙不称臣。耶律德光随即发兵攻打后晋,947年正月十日攻克后晋首都开封,后晋灭亡。契丹改国号为辽。
947年四月,因民间汉人武装反抗,辽朝在中原的统治动荡不安,耶律德光被迫引军北返,在河北栾城病逝。辽军北撤后,石敬瑭旧部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定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950年冬,郭威发兵攻入开封,推翻后汉。951年2月13日,郭威即位建元,定国号为周,史称后周。他生性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使北方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渐渐趋向好转。由于郭威自己的孩子都已被刘承佑杀死,于是收养外侄柴荣立为皇储并为其改名为郭荣。954年郭威驾崩,郭荣继位为帝。
郭荣大破后蜀,使秦、成、阶三州相继归附;三征南唐,夺取淮河和长江之间的土地;北伐辽国,收复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三关十七县。正准备乘胜夺取幽州的郭荣却因患病而被迫撤军。959年六月十九日因病班师回到汴京的郭荣驾崩,7岁的嗣子郭宗训柩前即位。就在郭宗训继位转过年来的春节北汉和辽国再度联军入侵。
实际执掌后周军政大权的太后和宰相商议后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军出征,可当赵匡胤率军行至于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东南部的陈桥驿时众军将士将早已准备好的黄袍穿在了赵匡胤身上,以此宣布拥戴赵匡胤称帝。
公元979年正月,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北汉,无力抵抗的北汉只得向辽国求救。辽军试图从如今的北京和大同两个方向驰援北汉。赵光义也赶到城下并下令掘汾水灌城。北汉不得不投降。至此割据一方的“十国”已全部被消灭。赵光义想趁灭北汉的余威从辽国手中收回燕云十六州,于是亲率15万大军包围了幽州城,然而赵光义却在此战中于城东南的高梁河败于6万辽军之手。高粱河战败后宋朝实际上已失去了收复整个燕云十六州的最佳时机。赵光义本人在此战中负伤,多年后死于伤口恶化感染。高梁河之败后不甘心的赵光义于公元986年再次大举北伐,结果此战导致宋朝名将杨业殉国。(杨家将演义故事原型)
辽、宋、西夏、金时期
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他就是辽太祖。契丹人仿照汉字偏旁创制了契丹文字。耶律德光在位时期,契丹得到幽云十六州。
944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他不愿向契丹臣服,于是上表称孙不称臣。耶律德光随即发兵攻打后晋并于947年正月十日攻克后晋首都开封。随着后晋王朝的灭亡,契丹得以控制了大部分中原地区。当年二月耶律德光改契丹国号为辽。
金与北宋联合夹击辽。1125年,辽天祚帝为金军所俘,辽朝灭亡。辽亡以后,金军南下攻宋。1127年,金俘获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 --- 靖康之难。
1044年订立和议,从此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1227年,蒙古灭西夏。
1141年,金与南宋达成和议。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确定下来。后来,宋金之间又进行了几次战争,但金始终不能灭亡南宋,双方力量基本上处于均衡状态。后来,金把都城迁到燕京,改名中都。1234年,蒙古灭金。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
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灭亡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