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高净值家族教育报告:从自我提升到子女培养
2024中国高净值家族教育报告:从自我提升到子女培养
2024年中国高净值家族教育报告》近日发布,该报告由胡润研究院编制,通过对2000多位高净值人群的调研,揭示了中国高净值人群在教育方面的特点和趋势。报告从高净值人群的自我教育、子女教育以及教育投资等多个维度,展现了这一群体在教育领域的独特视角和选择。
亮点①:高净值家庭规模与构成变化
中国拥有600万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富裕家庭”数量达到514万户,拥有千万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208万户,拥有亿元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3.3万户。拥有高净值家庭最多的五个城市是北京(29.9万户)、上海(26.5万户)、香港(21.0万户)、深圳(7.9万户)、广州(7.3万户)。TOP5城市中,高净值家庭规模均有所下降,其中广州市降幅最小(同比下降0.5%)。
高净值人群构成中,企业主占比52%,与上年持平;金领占比34%,增加4个百分点;职业股民和不动产投资者分别占比8%和6%,较去年均减少2个百分点。
亮点②:高净值人群的自我教育方式
高净值人群的自我教育,最主要的动机包括技能和专业的提升(52%)、眼界的拓展(51%)、人脉的拓展(46%)。同时,企业主比较关注发现创业机会,金领更加关注学历提升。高净值人群主要的自我教育方式有在线学习平台(76%)、阅读书籍/专业报刊(68%)、企业研学(60%)、工作坊/培训营(46%)、私董会/研讨会/闭门论坛(40%)、高管教练(38%)、MBA/EMBA/DBA等课程(37%)。参加私董会(46%)、工作坊/培训营(44%)、与高管教练沟通(38%)的频率大多是每月1-2次,参加MBA/EMBA/DBA等课程的频率大多是每周1-2次(48%)。
亮点③:高净值人群的家庭教育重点
高净值人群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品格培养方面,最关注乐观自信、诚实守信和开拓创新。孩子的品格培养方面,高净值人群最关注乐观自信(47%)、诚实守信(46%)和开拓创新(43%)。家庭教育过程中,参与占比最大的是母亲(45.8%),其次是父亲(39.7%)。关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高净值人群最为倾向的方式是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46%)、给孩子提供工作和历练的机会(43%)、带孩子旅游(41%)。
亮点④:高净值人群子女的留学情况
高中阶段,约两成高净值家庭的子女在海外就读;高等教育阶段,超四成就读于海外。四分之三的高净值家庭有未来送子女出国留学的意愿。留学后,约八成家庭计划让子女回国发展。
高净值人群送子女去海外留学,主要原因是丰富子女的人生阅历(76%)、提升子女的学历背景(66%)、增强子女的就业竞争力(53%)。高中阶段,23%高净值家庭的子女在海外就读。高等教育阶段,46%的高净值家庭子女就读于海外。74%的高净值家庭有未来送子女出国留学的意愿。高净值人群普遍认为子女海外留学的最佳起始阶段是高中(40%)。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高净值家庭孩子,有四成以上在海外留学,而正在海外接受高中教育的该比例仅为两成。这说明,未来可能有更多高净值家庭的家长,会将子女出国留学的时间提前。
亮点⑤:高净值人群的教育投入
对于子女的整体教育投入估算(从幼儿园至最高教育阶段,包含校内和校外),最多集中在301-500万人民币(38%),平均约460万元。子女教育资金的来源主要是现金类(74%)、固收类(56%)、权益类(54%)、保障类(30%)。相比于中学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孩子家长,更多低龄教育阶段(幼儿园及小学阶段)的孩子家长,关注到了保障类资金(主要是教育年金)的重要性。可以看出,高净值家庭中,子女教育资金规划的“前置化”已经成为趋势。在为子女规划留学资金时,高净值家庭最感兴趣的金融服务是预算管理(67%)、国际汇款(63%)和保险服务(57%)。
亮点⑥:最受认可的学校与校友会
《2023胡润百学·中国国际化学校排行榜》(寻找最受同行认可的中国国际化学校)中,上海是上榜国际化学校最多的城市,有41所;北京第二,有31所;接着是广州15所。上海包玉刚连续六年蝉联中国国际化学校第一名,深国交稳坐第二,上海平和上升两位跻身前三。
《2023沃尔沃汽车·胡润校友会榜》(寻找最具财富创造力校友会)中,清华和浙大校友各有32人登上50亿财富门槛的胡润百富榜,成为“最具财富创造力校友会”;北大校友22人上榜,排名第三;上海交大校友21人上榜,排名第四;四成以上胡润百富榜企业家出自“社会大学”,中国首富钟睒睒是“社会大学”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