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实用穿衣法则!冬天再也不用怕冷了
超实用穿衣法则!冬天再也不用怕冷了
随着冬季的到来,如何在寒冷的天气中保持舒适和保暖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话题。最近,"26℃穿衣法则"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但这个方法真的有效吗?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几种实用的冬季穿衣法则,帮助您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舒适和温暖。
冬季穿衣有标准吗?
一、穿衣保持26℃最舒适吗?
气温表示的是空气的冷热程度,而体感温度会根据气温、风速、相对湿度以及辐射等因素而产生不同。当温度在18℃到25℃,相对湿度配合在40%到70%时,人体感觉通常最舒适。也就是说,气温的26℃和人体感受的26℃不一定一致。因为实际气温并不等于体感温度,而且每个人的抗寒程度也不同,所以在穿衣感受上也会有区别。网上流传的公式中,单纯依靠气温26℃作为一个参照,可以作为日常穿衣时的简易参考,但有一定局限性。
二、“穿衣指数”是什么?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影响最主要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穿衣戴帽与天气变化不仅关系密切,而且还很有讲究。不仅要根据不同季节、天气选择不同衣物,还要依据不同的气候条件选取相应布料,才能有利于身体健康。一般来说,温度较低、风速较大,则穿衣指数级别较高。穿衣气象指数共分8级,指数越小,穿衣的厚度越薄。
如何做保暖穿搭?
一、“26℃穿衣法则”
所谓的“26℃穿衣法则”将各种材质、类型的衣物用温度来量化,比如,厚羽绒服相当于9℃,棉背心相当于4℃,然后以“人体最舒适温度是26℃”为基础,最后用环境温度加上各件衣物对应的温度数值,让它们加起来等于26,就算是穿着保暖、舒适了。
二、“洋葱式穿衣法则”
顾名思义,就是像多层次的洋葱,根据场合与温度的变化将衣服一层层加上去或脱下来。这个法则不提倡穿过厚重的衣物,而是将薄衣物多件、多层叠穿来保暖。比如内层可穿排汗功能良好的衣物,中层衣物保暖,最外层防水防风,以此应付天气变化。
三、“三明治穿衣法则”
顾名思义就是穿的衣服主要分为三层。我们把这三层分为内衣层、中间层和外层。这种穿衣法则的要领就是“夹心”,即内搭贴身、透气,中层衣物注重保暖,外套则要能抗风防水。
特别提示:重点护双脚
冬季御寒的重点是双脚,脚是全身气血运行的重要部位,而且离地面最近,最易受寒,俗话说“暖人先暖脚”。因此要选择一双舒适保暖的鞋子,鞋袜要干爽,久在室外站立时,要时不时地活动一下。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人们冬季居家时会穿棉拖鞋,但脚跟会露在外面,最好选择能把脚跟包裹起来的那种,才能真正地暖和。
轻松生活建议
如果在我国北方地区,风大、无雪、湿度小时,可参考“洋葱穿搭”,内搭不要太厚,外套选厚度和抗风、御寒程度高一些的,避免室内外温差太大。而在南方,湿寒效应明显,“三明治穿衣”的方法有效,最内层选透气性较好的贴身衣物,同时保证外层衣物的保暖性,中间搭配毛衣、保暖衬衣、羽绒背心、抓绒衣等夹层,储存住热量,锁住温度,而最外层选择硬挺的外套或冲锋衣,抵抗风雨。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